云芝
來源:醫(yī)學教育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13-05-16
云芝為多孔菌科真菌彩絨革蓋菌的子實體,健脾利濕,止咳平喘,清熱解毒,抗腫瘤,主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變,慢性支氣管炎,小兒痙攣性支氣管炎,咽喉腫痛,多種腫瘤,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白血病。
「拼音名」Yún Zhī
「別名」雜色云芝、黃云芝、灰芝、瓦菌、彩云革蓋菌、多色牛肝菌、紅見手、千層蘑、彩紋云芝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多孔菌科真菌彩絨革蓋菌的子實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riolus versicolor(L.ex Fr.)Quel.[Polystictus versicolor(L.)Fr.]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
「原形態(tài)」彩絨革蓋菌 子實體一年生。革質(zhì)至半纖維質(zhì),側(cè)生無柄,常覆瓦狀疊生,往往左右相連,生于伐樁斷面上或倒木上的子實體常圍成蓮座狀。菌蓋半圓形至貝殼形,(1-6)cm×(1-10)cm,厚1-3mm;蓋面幼時白色,漸變?yōu)樯钌忻苌募毥q毛,長短不等,呈灰、白、褐、藍、紫、黑等多種顏色,并構成云紋狀的同心環(huán)紋;蓋緣薄而銳,波狀,完整,淡色。管口面初期白色,漸變?yōu)辄S褐色、赤褐色至淡灰黑色;管口圓形至多角形,每1mm間3-5個,后期開裂,菌管單層,白色,長1-2mm.菌肉白色,纖維質(zhì),干后纖維質(zhì)至近革質(zhì)。孢子圓筒狀,稍彎曲,平滑,無色,(1.5-2)μm×(2-5)μm.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多種闊葉樹的枯立木、倒木、枯枝及衰老的活立木上,偶見生于落葉松、黑松等針葉樹腐木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全國各地。
「性狀」
1.性狀鑒別 子實體無柄。菌蓋扇形、半圓形或貝殼形。常數(shù)個疊生成覆瓦狀或蓮座狀,直徑1-10cm,厚1-4mm,表面密生灰、褐、藍、紫、黑等顏色的絨毛,并構成多色的狹窄同心性環(huán)帶,邊緣薄,全緣或波狀,管口面灰褐色、黃棕色或淺黃色,管口類圓形或多角形,部分管口齒裂,每1mm間3-5個。革質(zhì),不易折斷。氣微,味淡。
2.顯微鑒別 本品縱切面置解剖鏡下觀察,皮殼外側(cè)為絨毛層,為長短不等的菌絲,菌絲不分枝;皮殼菌絲排列緊密,菌絲胞腔含有眾多色素顆粒。菌肉層厚,無色,菌絲緊密排列。最下方為菌管層,菌管排列整齊。
粉末特征:①孢子圓筒形,稍彎曲,大小不勻,長5-7μm,直徑2-3μm,外壁平滑,無色,內(nèi)壁淺褐色。②絨毛菌絲無色,單個或數(shù)個相連,不分枝,直徑3-5μm,壁上有多枝顆粒狀物質(zhì)。③骨架菌絲較粗,直徑5-7μm,不分枝,壁較平直,無色。④生殖菌絲直徑3-4μm,不分枝,壁平直、極薄、透明。⑤纏繞菌絲較細,直徑1.5-4μm,常彎曲。
「化學成份」彩絨革蓋菌培養(yǎng)物的菌絲中分得糖蛋白,相對分子質(zhì)量5000-300000.
「藥理作用」
1.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云芝菌體多糖對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可加強其吞噬作用,對環(huán)磷酰胺引起的脾臟萎縮具有對抗作用。云芝菌體多糖及濾液多糖能使胸腺縮小、脾重增加。有人認為和文獻報道的短小棒狀桿菌的作用頗相類似。國產(chǎn)云芝胞內(nèi)多糖明顯增加網(wǎng)狀內(nèi)皮細胞的吞噬活性,明顯增加小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宋氏痢疾桿菌及綠膿桿菌感染的非特異性抵抗力。云芝多糖肽(PSP)100-800μg/ml 能使淋巴細胞明顯增殖,小鼠腹腔內(nèi)注射環(huán)磷酰胺25mg/kg抑制活化T細胞產(chǎn)生白介素2(IL-2)和T細胞中介的遲發(fā)型超敏反應(DTH),如同時給予PSP 25mg/kg,連續(xù)5天,可對抗上述免疫抑制效應。PSP10-100μg/ml濃度時可使人外周白細胞產(chǎn)生α-和γ-干擾素(IFN)的能力較對照組提高8倍和4倍。此外,PSP還能增強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的吞噬功能。云芝多糖(PSK)對用60Co 200γ全身一次照射,造成小鼠免疫功能低下,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能明顯增加被照射小鼠血清溶菌酶含量和脾指數(shù),認為對巨噬細胞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具有促進作用。
干擾素誘生和促誘生的試驗結果表明,云芝多糖肽的抗腫瘤和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可能與它具有干擾素誘生和促誘生能力有關。大鼠連續(xù)口服云芝多糖肽20g/kg/天可促進淋巴細胞轉(zhuǎn)化,血清IgG滴度明顯升高,還可取消大鼠隔日服環(huán)磷酰胺400mg/kg對自然殺傷細胞功能的抑制。用化學發(fā)光法觀察到,云芝多糖經(jīng)腹腔注射后,能增強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呼吸爆發(fā)功能對叔丁基氫過氧化物損傷的抵抗力。云芝多糖處理的巨噬細胞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基礎活力顯著提高,在叔丁基氫過氧化物作用下,云芝多糖處理的巨噬細胞仍有較高的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力。說明云芝多糖作為免疫刺激劑具有能提高抗氧化酶活力,保護巨噬細胞抵抗活性氧損傷的作用。服用云芝多糖的惡性腫瘤患者,其T3、T4淋巴細胞亞群及白細胞計數(shù),均較眼藥前顯著增加,認為是一種較好的生物反應調(diào)節(jié)劑。云芝多糖對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LDL)損害小鼠巨噬細胞造成的脂肪堆積,有保護作用,并能抑制巨噬細胞泡沫樣變性,提高巨噬細胞反應能力。對環(huán)磷酰胺造成的小鼠白細胞減少有明顯的回升作用,能激活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的功能。可顯著提高脾細胞產(chǎn)生的IL-2、淋巴毒素和γ-干擾素的水平,顯著增強腹腔巨噬細胞分泌腫瘤壞死因子和IL-1的能力。
2.抗腫瘤作用:云芝多糖(PSK)對肉瘤S180、白血病L1210和腺癌755均有抑制作用。腫瘤移植前10天給小鼠服用云芝提取物,對小鼠移植后12天的腹水型肉瘤S180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移植后22天抑瘤作用減弱。不同地區(qū)的野生云芝提取物進行比較,無論陜西云芝或長白山云芝,對S180都有明顯的抑瘤作用。云芝菌株在真菌體內(nèi)積累多糖,還向培養(yǎng)液分泌胞外多糖,前者是葡聚糖,能抑制小鼠S180,并對巨噬細胞有激活作用。后者為多種單糖組成的雜多糖,有一定程度的免疫活化作用,但無明顯抑瘤作用。粗制品如云芝菌絲熱水提取物,對S180抑制率為77.5%,精制品活性加大,對S180抑制率達99.3%.由于PSK能明顯抑制動物多種腫瘤,抗瘤譜較廣,具有一定的臨床療效,故已引起廣泛的注意,并已有許多資料證明其抗瘤作用是確定的。PSK由于提取方法不同,抑瘤率有所差別,實驗表明:氧化還原及部分水解法提取的多糖,抑瘤作用較強。經(jīng)氣化、還原提取的多糖能顯著延長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