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什么是“濕證”?
來源:尋醫問藥網發布時間:2013-05-09
夏季,特別是在伏天里,有不少人因皮膚起丘疹、瘙癢流水,或足趾間瘙癢、破潰、流水等來中醫科就診時,醫生會告訴患者是“濕證”。但患者并不知道這里說的“濕”指的是什么?
專家說,“濕”是一種致病因素,當人體抵抗力下降或濕氣過盛時,可以使人體發生疾病。這時,“濕”作為病因侵襲人體并導致機體發生疾病,中醫稱之為“濕邪”。
“濕邪”有內濕、外濕之分,由于受到自然界的濕氣侵襲而發生疾病的稱外濕證,若飲食不節,過食甘甜油膩厚味之物,使脾運化水濕的功能減退,從而濕從內生,發生的疾病稱內濕證,或稱脾濕證。濕邪致病,無處不到,上下內外皆可侵犯,患病后的臨床表現也多種多樣,中醫統稱為“濕證”,是一組證候的總稱。
要預防濕證的產生,就要從生活習慣的改變開始,少吃冰冷、甜食,少吃油膩、少飲酒,減少濕病之源,環境潮濕的注意開窗通風,曬被褥,適當吃些薏米、冬瓜、苦瓜、紅小豆類食物。還要注意鍛煉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