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腹瀉-中醫診斷

來源:醫學教育網 發布時間:2012-12-24

【概述】嬰兒腹瀉又稱為消化不良,是以腹瀉為主要癥狀的一種胃腸道紊亂綜合征。本病為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發病年齡多在2歲以下,1歲以內者占有半數,對患兒的健康威脅較大。引起腹瀉的原因很多,原則上可分為非感染性(如消化系統發育尚未完善,消化酶活性低,神經系統對胃腸道的調節功能較差,免疫功能尚不成熟,喂養不當和氣候因素等)和感染性(如腸道內、外感染)兩類。本病四季皆可發生,但以夏、秋兩季為多見。如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輕則遷延日久,影響小兒營養,生長和發育;重則可引起嚴重脫水,代謝性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故臨診時必須十分重視。

【臨床表現】根據腹瀉的輕重可分為輕型(單純性消化不良),即大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或水樣便,或兼有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和少量粘液。重型(中毒性消化不良),患兒腹瀉每天10次以上,便中含有大量水分,混有較多粘液,并伴有發熱、嘔吐,食欲低下,皮膚干燥,精神萎靡,若不及時治療,可逐漸出現脫水和代謝性酸中毒癥狀,故在臨床上必須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按祖國醫學辨證嬰兒腹瀉分為寒濕瀉、濕熱瀉、傷食瀉、脾虛瀉等,現介紹如下:

1.寒濕瀉 大便稀薄多沫,色淡無臭,腹痛腸鳴,面色淡白,口不渴,小便清長,苔白膩,脈儒,指紋色紅。

2.濕熱瀉 腹痛即瀉,急迫暴注,大便色黃褐熱臭,身有微熱,口渴,尿少色黃,苔黃膩,脈滑數,指紋色紫。

3.傷食瀉 院腹脹滿,瀉前哭鬧不安,瀉后痛緩,大便量多酸臭,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多矢氣,常伴有嘔吐酸餿,口奧納呆,不思乳食,苔厚或垢膩,脈滑。

4.脾虛瀉 久瀉不愈,或經常反復發作,面黃神疲,食欲不振,大便稀薄夾有奶塊或食物殘渣,或每餐過后即瀉,苔薄,脈儒。若腹瀉日久不愈,進而可損及腎陽,瀉下不止,完谷不化,四肢厥冷,精神萎靡,舌淡苔薄,脈軟無力。

【診斷和鑒別】

1.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對本病的診斷并無困難。

2.鑒別診斷

(1)生理性腹瀉:多見于6個月以內的嬰兒,由于消化系統發育不健全所引起。這類嬰兒外觀虛胖,常有濕疹,僅有大便次數增多,而無其他癥狀。

(2)細菌性痢疾:腹痛、腹瀉,里急后重伴膿血便為主要癥狀,患兒一般有菌痢接觸史,大便細菌培養可發現痢疾桿菌。

糾錯

我要收藏】 【進入社區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韩激情乱码精品在线 | 日本一道本高清一区二区手机版 | 五月婷婷在线观看 | 免费激情小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欧美国产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地址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