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粥樣硬化臨床分期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11-27
1、無癥狀隱匿期:(對應于I~IV和Va型病變)粥樣硬化斑塊已形成,但尚無明顯狹窄,因此無器官受累臨床表現。脂質條紋多于5~10歲的兒童開始,粥樣斑塊始見于20歲。
2、缺血期:(對應于Vb、Vc及部分Va型病變)粥樣硬化斑塊導致血管狹窄、器官缺血,根據累及器官不同臨床表現也不同:① 腦動脈狹窄:記憶力減退、頭暈、頭痛、暈厥。長期缺血可引起腦萎縮,表現為癡呆及精神變態。② 冠狀動脈狹窄:心肌缺血表現為心絞痛。長期缺血可導致心肌纖維化,表現為心功能減退、心力衰竭。③ 腎動脈狹窄:可引起頑固性高血壓。④ 腸系膜動脈狹窄:消化不良、腸道張力降低。⑤ 四肢動脈狹窄:下肢發涼、麻木、間歇性跛行,嚴重時可持續性疼痛、足背動脈搏動感減弱或消失。⑥ 其它器官血管狹窄:出現相應器官缺血癥狀。
3、壞死期:動脈堵塞或血管腔內血栓形成造成相應器官組織壞死產生的癥狀:① 腦血管閉塞:表現為腦梗死,出現頭痛、眩暈、嘔吐,意識喪失、肢體偏癱、偏盲、失語等。② 冠狀動脈閉塞:表現為急性心肌梗死。③ 腎動脈閉塞:腎區疼痛、少尿、發熱等。④ 腸系膜動脈閉塞:劇烈腹痛、腹脹、發熱,腸壁壞死時,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腸梗阻、休克等。⑤ 四肢動脈閉塞:表現為肢體壞疽。⑥ 其它器官血管閉塞:出現相應器官組織壞死癥狀。
4、纖維化期:長期缺血導致相應器官組織纖維化萎縮而產生的癥狀:① 腦萎縮:可引起癡呆,表現為精神病態、行動失常、智力和記憶力減退、性格完全變態等。② 心臟纖維化:心臟擴大、心功能不全、心率失常等。③ 腎萎縮:可發展為腎衰竭。
(不少患者不經壞死期而進入纖維化期,而已進入纖維化期的患者也可重新進入缺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