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因和發病機制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10-10

本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急性型多發生于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痊愈之后,提示血小板減少與對原發感染的免疫反應間有關。慢性型患者中約半數可測出血清中有抗血小板抗體。

一、血小板相關抗體

慢性ITP病人血清中存在抗血小板抗體。若將慢性ITP病人的血漿輸給正常人,可使正常人的血小板減少;如將正常人的血小板輸給ITP病人,輸入的血小板在短時間內被破壞。由此證實ITP病人內血小板壽命縮短是由于血清中存在有破壞血小板的抗體,稱為血小板相關抗體(PAIC3),95%為IgG型,少量為IgM型。ITP病人血循環中存在血小板相關補體C3(PAC3),其增高與PAIg增高成正比。

二、血小板破壞機制

正常血小板平均壽命為7~11天,而ITP病人血小板的壽命僅40~230分鐘。因為脾臟含有大量的巨噬細胞,可產生高濃度的抗血小板抗體,且血流緩慢可阻留抗體被覆的血小板,因此脾臟成為血小板破壞的主要場所。肝臟和骨髓也是血小板破壞的場所。慢性ITP血小板破壞是由于抗血小板抗體與其相關抗原結合后,被巨噬細胞吞噬所致。急性ITP血小板破壞是由于病毒抗原吸附于血小板表面,并與相應的抗病毒抗體結合,導致血小板被破壞。

三、巨核細胞成熟障礙

因血小板和巨核細胞有共同抗原,故抗血小板抗體也可抑制骨髓巨核細胞,使其成熟障礙,從而影響血小板的生成。

四、其他因素

1.雌激素的作用:慢性型多見于育齡婦女,妊娠期容易復發,提示雌激素可能在本病發病中其一定作用,可能是雌激素可增加巨噬細胞對血小板吞噬和破壞能力;

2、抗體損傷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引起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而加重出血。

糾錯

我要收藏】 【進入社區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精品 | 色一情一乱一交一区 | 性国产区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免费乱码欧美 |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黄 | 天天做天天摸天天爽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