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政法干警考試:成語題如何解答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2-09-10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三)語義重復
成語本身含有特定的含義,應該把成語放到句子里去,注意觀察會不會造成成語含義與句子含義之間發生沖突。把握語義重復應該注意:是否重復出現了重復且不必要的修辭手法;句子本身含有的“令人……”、“讓人……”詞語是否與成語中的使動意義相沖突;語素意義是否重復。
(四)邏輯脫節
所選用的成語應該與句子的中心主題相符合,不能在使用時背離了論述話題,或者改變句子原本的論述話題。
(五)輕重失衡
不同成語的語義輕重不同,這就要求根據特定的語境選擇語義輕重適當的成語,以避免大詞小用或小詞大用。如“信口雌黃”與“信口開河”,前者語義重,指妄加評論、污蔑和捏造事實。后者語義輕,指說話不假思索,隨口胡說。等等,在使用這類成語時,一定要注意成語語義與句子語義的對稱性。
(六)對象誤用
有些成語適用于個體,有的適用于群體;有的適用于人,有的適用于物;有的適用于書面語,有的適用于口語;也有的適用的語體不同等等。如果對這些成語所表達的適用范圍或對象不了解,就特別容易產生誤用的現象。
(七)感情色彩顛倒
成語的感情色彩,是指附加在某些成語上的褒揚、喜愛、肯定、尊敬或者貶斥、厭惡、否定、鄙視等感情。很多成語都有褒貶之分,用在句子中可以體現出作者的感情傾向,與褒貶相對的則是中性詞。在解題過程中,如果句子帶有明顯的感情色彩,那么可以根據句子的感情色彩與成語的感情色彩來迅速排除干擾項,從而選出匹配項。
(八)斷詞取義
成語的意義特性之一是具有整體性,因此在成語使用時,應該考慮到成語的整體意義,不能主觀斷取其中的某個語素,這樣會造成成語意義與句意不符。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