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針法概述
來源:醫學教育網 發布時間:2012-09-21
眼針法開始應用于20世紀70年代,是針灸家彭靜山根據古代關于“看眼察病”的記載,通過數以萬計的病人的反復觀察和治療實踐,才得以形成的一種微針療法。眼針法,穴區較少,又都在眼睛周圍,容易掌握;只在皮下針刺,也比較安全。
【操作方法】
(1)取穴:眼針選穴有三種方法。
循經選穴:仔細觀察眼部球結膜上各經區或穴區,凡有血管形態或色澤變化的,并在相應的臟腑器官有病變的,就取該穴。
看眼選穴:不論什么病,只依據經穴區內血管形態、色澤變化,凡變化明顯者,即取該穴。
病位選穴:即依據經穴區所代表的臟腑區域,不管什么病,即在其代表穴區內針刺。如中風偏癱,因為上、下焦代表上、下肢,故可選此二穴區針刺即可。
選穴時可據病情取一側或雙側。
(2)刺法:一般用32號半寸毫針。進針前,先以左手指按壓固定眼球,使眶內皮膚繃緊,右手持針,輕輕刺人。可直刺或橫刺。直刺時達骨膜即可,不能過深;橫刺為沿皮刺人,由經區邊緣進針,不可超越所選的經區,針刺人以2~4分為宜。進針后可略作提插捻轉,動作要輕巧。目的是使之得氣,得氣感通常為觸電感、酸、麻及涼、熱等。留針時間一般為10~15分鐘,可每隔5分鐘運針l次,方法是以拇指甲輕刮針柄,或輕微捻轉,幅度以不超過10度為宜。
【適應病癥】
眼針主要用于中風(腦出血、腦梗塞等)偏癱,以發病在3個月以內、肢體未出現變形者,效果最佳。尚可用于頭痛、牙痛、急性扭挫傷、坐骨神經痛、痛經、胃腸痙攣等治療。
【注意事項】
眼針時要避免刺傷眼球。在針刺左眼第八區及右眼第四區時,不能過深,以防誤傷內毗動脈,造成出血。眼瞼肥厚,眼瞼靜脈明顯或局部有病損的,應慎用眼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