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狀紅斑狼瘡-針灸保健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09-21
紅斑性狼瘡,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上分為局限性的盤狀紅斑性狼瘡和系統性紅斑性狼瘡兩種,多發于青年婦女。盤狀紅斑狼瘡以30余歲多見。損害初起為一片或數片鮮紅色斑,發生在面部、耳、頭皮等部位,綠豆至黃豆大,以后逐漸向外圍擴大,形成以邊緣鮮明的紅色,中央色淡的斑點狀皮損為臨床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和燒灼感。損害常以鼻梁為中心,向顴頰連接成蝶翼形分布。系統性紅斑性狼瘡則可表現為皮疹、關節痛、發熱、頭痛、納差等一系列癥狀,并涉及機體多個器官和系統。因盤狀紅斑性狼瘡尚影響美容,故本節僅介紹本型的治療。
在中醫學中,一般認為“茱萸丹”、“馬癭丹”、“陰陽毒”等一類以面部紅斑性皮膚損害為主的病癥,與盤狀紅斑性狼瘡頗為類似。針灸治療本病,在古醫籍中尚未發現有關記載。現代報道,最早見于1960年。20世紀70年代,有人應用粗針或耳針治療,也有一定效果。80年代以來,工作更有深入。目前,針刺治療盤狀紅斑性狼瘡的有效率在80%左右,但痊愈率尚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