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皮炎-針灸保健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09-21
神經性皮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病,以劇烈瘙癢和皮膚苔鮮樣變為主要特征。皮損好發于頸部、肘關節伸側、腘窩、股部及腰骶等處,多為局限性,亦可分布比較廣泛。本病多見于青年和成年人。是一種有損美容的病癥。其病因不明,但與神經精神因素有明顯關系。現代西醫學多采用鎮靜或抗組織胺藥物及封閉療法,但缺乏根治的方法。
現代針灸治療神經性皮炎的報道,約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采用艾灸針刺之法,通過多病例觀察,確有效果。至60年代,不少單位用皮膚針叩刺,因方法簡便,取效迅速,此法曾經風行一時。有人還挖掘傳統方法,根據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所載之丹藥火法行藥物灸治,也獲效果。70年代后期起,針灸治療本病取得較大進展,頭針、埋線、電針、穴位注射及刺血等方法廣泛用于本病治療,療效日趨肯定。隨著臨床實踐的增加,目前一般傾向于多種穴位刺激綜合運用,而皮膚針叩刺仍是主要方法之一。
據著者收集的有關的文章和經驗看,針灸主要治療局限性神經性皮炎,平均有效率在85% 以上,其中尚有一定復發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