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病概述-中醫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09-21

乳腺增生病是指乳腺導管、乳腺小葉、腺泡上皮、纖維組織的單項或多項良性增生。以周期性加重的乳房脹痛和多發性乳房腫塊為主要臨床特點。本病較為常見,國內報道其發病率在10%左右,且多發于30~50歲婦女,男子亦有發生。本病原因迄今尚未明確,目前主要認為與人體的內分泌功能紊亂,特別是與婦女的卵巢功能失調有關。鑒于本病癌變的危險性比健康婦女高出1.4~2.5倍,尤其是囊性增生惡變率平均為10%,1978年我國已將此病列為乳癌前期病變。由于現代西醫學缺乏有效的療法,因此,對本病的治療,已成為中醫學工作者當前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乳腺增生病以其臨床特征表現,與中醫“乳癖”、“乳癘”、“乳核”等病癥相當。早在《中藏經》中就已有了“乳癖”病名的記載。在明清時期有關“乳癖”的論述漸趨詳細,如明代著名外科學家陳實功描述說:“乳癖乃乳中結核,形如丸卵,或墜重作痛,或不痛,皮色不變,其核隨喜怒而消長,……”對本病之觀察甚為細致,且已發現本病發生與七情之變化密切相關。在清代鄒岳所撰《外科真諦》書中進一步指出:“乳癖,……年少氣盛,患一、二載者可消散,若老年氣衰,患經數載者不治,宜節飲食,息惱怒,庶免乳癌之變。”說明對本病的發病年齡及預后已有所認識。

現代中醫治療本病最早發表的臨床論文見于1958年,用針灸法治療取得一定效果。至60年代中期,已出現大樣本的臨床對照觀察。自70年代末國家將此病列入乳癌前期病變之后,近十余年來乳房增生病的防治得到了廣大醫務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對本病進行了大量細致的探索研究,并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臨床經驗。在病因學的探討上,中醫學向來認為,七情之變以致內傷臟腑,導致氣血不和為其主要病因之一。為進一步驗證其準確性,曾對患病與性格、舌、脈及與月經周期、生氣、勞累等方面的關系進行調查,有關資料表明,27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中,性格急躁者199例,弦脈者125例,占62.81%.這說明性格、脈象與本病發生密切相關。同時,又發現患者于月經前期、生氣勞累后,均有不同程度加重,這不僅說明情志病變為導致本病的主要病因,而且為進一步防治本病和降低發病率尋找到了一條重要途徑。臨床辨證分型,通過醫家們的努力,正逐步趨向統一。治療方法多樣化,有藥物治療、針灸、外治、換 單方驗方等,針對主癥,擬定專方,兼證加減,便于在現代檢測條件下作統計、對比、重復,其中最大的專方驗證樣本達627例。由于不斷提高了對臨床規律的認識,因此中醫治療本病的療效,已由建國初期的65%上升到目前的90%左右。

在機理研究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如對患者進行舌苔脫落細胞的觀察,發現乳腺增生者,舌苔脫落細胞核致密指數呈持續高水平狀態,說明乳腺增生患者分泌期雌激素水平高于正常。這一現象給臨床治療探索有效用藥時間提供了線索。亦有學者為了探討針灸治療機理,應用細胞免疫和放射免疫分析機理進行探討,結果表明針刺可使患者雌二醇含量降低,孕酮、睪酮含量升高,提高患者機體的細胞免疫力,從而使身體康復。

糾錯

我要收藏】 【進入社區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夜鲁夜鲁很鲁在线视频视频 | 亚洲天堂第一页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在线中文字幕地址 | 亚洲人成在线在线 | 日本三级A∨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