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政法干警熱點:違法用地是“為公家犯錯誤”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09-18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據新華社報道,國土資源部新近公布的2012年上半年土地違法查處情況顯示,上半年全國共發生2.9萬件土地違法行為,涉及土地17.7萬畝,耕地6.5萬畝,土地違法用地逐年上升,且新的違法用地面積出現逐月上升態勢。
近年來,我國土地執法力度不斷加大,幾級土地執法隊伍遍布城鄉。關于土地督查的紅頭文件也一再下發,事實上成為了地方政府的工作要點之一,媒體對于土地問責的關注也從未止息。然而,土地違法案件為何仍呈現抬頭趨勢?
一個不爭的原因在于,一些地方的土地督查盡管經常進行,卻沒有讓干部產生真正的危機感。在查處的土地違法案件中,常常有“這邊查處、那邊升職”的怪象出現。比如,湖北省十堰市一個土地違法重災區,曾被國土部多次點名,但該地干部換了一茬又一茬,鮮有人被問責。而違法占地1000多畝的河南新鄭市開發區,也只是受到象征性罰款?梢哉f,這種軟綿綿的處理方式在一些地方并不少見。
中央要求以最嚴厲的手段整治土地違法行為。依筆者之見,“最嚴厲”的手段至少應該使地方領導干部產生危機感、責任感。而今,一些地方對土地違法犯罪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所謂嚴厲管理只是停留在嘴巴上,并沒有落實在行動上。這樣不但主要干部不怕,連相關企業也不擔心。
土地督查,實質上是要通過對具體土地案件的調查,追出背后的審批人和審批部門。假若土地違法案件中的主要干部不怕追責,就不會拿土地執法當回事。因此,反思上半年違法用地上升的態勢,需要更加強調問責的力度。
一些官員總是認為,土地違法都只是為了地方經濟,是“為公家犯錯誤”,與貪污受賄不一樣,從而頭腦發熱,不把土地紅線當回事;一些地方政府在“唯GDP論”思想的指導下,在城市建設過程中盲目追求“大規劃”、大拆大建。結果導致超量占用耕地、土地“開而不發”現象嚴重,成為土地違規開發和大量閑置的重要緣由。
保護耕地關乎可持續發展。對于地方干部來說,保護耕地、守土有責。這個責任既需要自身鞭策,更需要司法、紀檢、人大、政協和輿論的強力監督。唯有將執行政策的行動內化為主動出擊的動力,處理土地違法問題才不會依賴全國式的普查。對地方政府而言,必須盡快擺脫財政對土地的依賴,從土地財政的桎梏中解脫出來。同時,只有在查處土地違法案件的過程中,加大當事官員的任職風險,才有可能扭轉土地管理的錯誤認識。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