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政法干警考試文化綜合之歷史題分析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2-09-1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政法干警考試是許多考生沉積許久,卻不敢觸摸的夢想。尤其文綜的歷史它讓很多考生覺得糾結、覺得迷茫。經過一番苦苦掙扎與奮斗之后,今年文綜歷史試卷終于以它妖嬈的姿態揭開了神秘面紗。它并沒有考生想象中那么可怕,卷子呈現之后很多考生甚至會有竊喜。因為從考察的知識點來看,大多數考題都是基礎題,很多題型都是在課上講過、課下練過的類似題。這讓考生并不覺得陌生。縱觀今年歷史試卷我們總結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繼續沿襲了去年命題特點及規律,但非選擇題分值分布有所變化。
今年歷史試卷仍為兩部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選擇題12道題,每題2分,共24分;古代史4道題共8分,中國近代史4道題共8分,中國現代史1道題共2分,世界近代史3道題,共6分,世界現代史沒有出題,選擇題共24分。非選擇題2道題,第1道題11分,第2道題15分,共26分。與前三年相比今年歷史試卷的分值更為突出的偏重于中國古代史和中國近代史。
二、依然注重考察基礎知識,但綜合能力考察稍有提高。
在選擇題方面今年選項干擾性比往年強,干擾的項依然為基礎知識的宏觀選項,并不繞彎。如:第5題中國近代史部分被譽為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誰?很多考生糾結在是林則徐還是魏源。這就是出題者要考考生之處,因為我們以往所學的知識點在很多考生腦海中的比較模糊。林則徐組織人編寫了《四洲志》,魏源根據《四洲志》的基礎上編寫出《海國圖志》,對開闊人們眼界,起到了積極作用。這時候考生就認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魏源,這正是出題者出題的目的,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實際是林則徐。出題者一般都是教過歷史學科多年的教師,對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了如指掌,這就要求考生不但基礎扎實,同時也需要一定的辨析能力,選擇題第3題也屬于此類題。與此同時讓考生最為糾結的選擇題莫過于第1題和第6題,此題考生的感覺不是不會,就是覺得模糊。似乎在記憶之中,但是就是不能說出準確答案。選擇題最傷腦筋的要屬第8題1946年的政治協商會議,很多考生這道題應該是不太清楚。總體來說,選擇題出題方向還是很宏觀,無偏題或怪題。如果復習得當歷史部分分數應該尚可。
三、試卷設計簡潔明快,非選擇題設問有效。
近四年來文綜考試歷史非選擇題重點已經從知識型慢慢的向能力型進行轉變。從2011年歷史在非選擇題的呈現方式上,出現了一道沒材料、一道有材料的現象。雖然某些時候材料容易給考生感覺試卷冗長,但是設問指向明確。這不僅僅體現了命題人以考生為本的理念,還考查了考生對于歷史學科的思維能力和必要的歷史知識素養,又不拐彎抹角的難為考生。
但是今年非選擇題考察方式也有所變化由原先的一問變為多問,這樣可以全面分析歷史事件,加深知識點的運用。
總之,通過四年的試卷為參考,整體考試思路依然為宏觀試題。雖然看似不簡單而實際并非如此,只要掌握出題者思路,做到有的放矢,就能在歷史部分的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