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5公務員聯考申論范文:論文化交流中的長與短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2-09-1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國是文明古國,從古至今我們在文化上是非常自信的,文化心態上都是趾高氣昂的。即便是在元、清兩個朝代被異族征服,我們還是抱著阿Q心理:是我們的文化征服了異族,不是異族征服了我們。近代西方文明用槍炮打碎了中國人的文化自大心態,一時間孔家店被打倒,西方文化成為新寵,文化心態趾高氣昂變低三下四,從文化擴張變成文化殖民。
古語有言: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其實對于文化,我們無需爭個你死我活,你高我低。應該本著互相學習,相互包容的心態,相互“取長補短”,“用一盞燈點燃另一盞燈”,促進文化的融和、交流、互信。
彌補自己短處,發揚自身長處,夯實自身文化基礎是文化交流的前提。中華文明經過鴉片戰爭,十年文革,現代商品經濟的工業文化沖擊,已經出現斷裂,變得支離破碎。當今的中國,即便是在大學生中,十個有八個沒有完整的讀過《論語》。我們轟轟烈烈地在世界各地的大建孔子學院的時候,帶著外國人讀《論語》,談古琴,我們自己的國民卻天天在背單詞,這是一種典型的文化交流錯位。以我自己為例,一個韓國朋友想和我探討四川的茶道,我卻對此一無所知,這不能不說是天大的諷刺。要加大對傳統文化人才培養力度,在中小學中開設傳統文化課程,適當將傳統文化納入中高考,開設專題講座等一系列方式,提升文化素養,增加文化自信。
只讀傳統文化很容易偏執一端,夜郎自大,盲目排外,出現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自閉心態。時代在變化在發展,僅靠傳統文化無法滿足時代的需要,對此我們必須反思。
發現自己短處,學習其它文化的長處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條件。文化交流的一大禁忌就是過度的美化自己的文化,妖魔化別人的文化。中世紀十字軍東征,一百多年前我們驅逐傳教士,前段時間部分孔子學院在美國被查封,都是屬于這類事件。首先我們要擺正心態,善于反省,同情理解,以開放心態看待其它文化。其次要加大對外來文化引進,尤其是要加大以文字為載體的圖書翻譯。中華文明第一次文化大交流——佛教思想的傳播,主要歸功于大量的翻譯工作。如果沒有唐三藏等人的翻譯,很難想象佛教對中國文化會有如此大的影響。最后要進一步做好外語教育工作,尤其要提升外語的口語水平,爭強國民之間的直接對話能力。
我們不僅要創造優秀的文化,還要學習優秀文化,更要傳播、分享優秀文化,讓中華文化為世界文明作出貢獻。我們或許不能分享石油、黃金和美元,但是我們卻可以分享文化——前者越分越少,后者越分越多。我們一定要用好孔子學院這個平臺,把它作為我們的文化的擴音器。要加大軟硬件設施的建設,大力培養引進人才,把孔子學院做實辦好。
費孝通先生有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應該成為我們文化交流的金規則。在這個規則的指導下,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世界文明的繁榮,必將得到很好的實現!
張小龍辛卯年九月十五日下午于北京海淀文化大廈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