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招警考試熱點:莫讓醫生成為屠夫的一種
來源:陜西華圖發布時間:2012-09-14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河北保定市的楊女士在手術時遇到了意外,一塊手術刀的碎片掉到她體內,而且找不著了。當患者和丈夫詢問殘留在身體中的刀片是否會對身體造成危害時,“白衣天使”回答:“哎呀,你看你還沒完沒了的,你看你們老這么問。你知道我們這一把手術刀多少錢嗎?好幾十萬塊錢。就因為做你這個東西,才給我們弄壞了,我們都不能使了,我們多倒霉啊。”
印象中,仁心仁術、妙手回春、懸壺濟世,這些帶著光環的詞都是醫生特有的標簽。然而比對現實,我們大多時候會覺得敗興。因為以救死扶傷為天職的醫生,時常以小病大治、亂開處方等方式讓患者溫熱的心一點點涼掉。至于紅包、酒席更像是一種行業的潛規則,三不五時地就有媒體爆出猛料。
生命誠可貴,醫院原是患者根除病患、重獲健康的希望所在。可是碰到事件中的醫生,患者只能是“啞巴吃黃連”了。以前,我向不以惡毒的心評判是非,但事件中河北大學附屬醫院的荒唐之舉,讓我出離地憤怒了。
所謂醫者父母心,作為醫者,自當對癥下藥,讓患者藥到病除。可是事件中的醫生竟能讓手術器械的其中一塊斷裂并掉落患者體內,從而有了“從(患者)開始手術到被推出手術室足足持續了8個小時,其中有5個小時是醫生在(患者)體內找手術刀碎片”的“壯舉”。主宰患者性命的醫生竟會如此的草率,試問,若是大家都洞悉此事,誰還敢去這家醫院看病?
更為可憎的是,面對自己的疏忽,當患者詢問殘留刀片是否會對身體造成影響時,該院的醫生不但不知反省,還嫌患者“啰嗦”,聲稱院方是為了給患者做手術才會導致儀器壞掉,并拿儀器的“貴重”說事,認為自己太“倒霉”了,仿佛不讓患者賠償損失已是天大的寬容。這一“顧左右而言他”,其意義比當年的梁惠王尤甚,因為它既體現了說話人的無知,更體現了某些醫院、醫生對生命的漠視。
無論是手術時刀片遺落還是醫生的巧言詭辯,從根本上說,是由于相關單位和責任人缺少人文情懷,缺乏對生命最基本的尊重,因為欠缺,所以才有“馬虎”、“疏忽”的流毒。如果他們可以多考慮一些患者的感受,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他們是否還有“疏忽”的勇氣?是否還有強詞奪理的心情?縱然該醫院醫政處負責人呂聯球說的“事先未做過檢測,出現手術刀斷裂的情況是個意外”這句話并未造假,但是事先未檢測只能說明其準備功夫沒做到家,意外也只能說明其防范措施不夠完善——作為救死扶傷的機構,河北大學附屬醫院只能以“不稱職”來形容。同時其不稱職也讓醫院的公信力大大受損,從另一層面加劇了醫患矛盾。
事件中小小的刀片揭示了人性的丑陋,難怪錢鐘書先生要說“醫生也是屠夫的一種了”。但我討厭“一粒老鼠屎壞一鍋粥”的說法。我曾碰到過些許庸醫,但也碰到過不少頗具人文情懷的醫生,當然荒唐如事件中的則是頭一回聽聞,但愿也是最后一回。因為我深信,壞的總是在少數,希望其它的醫院、其它的醫生能從事件中汲取教訓,視患者如自己的手足,仁心仁術,善感善言,相信,只要用心去做,橫亙在患者與醫者之間的堅冰一定可以慢慢消融。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