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政法干警申論指導:深入分析概括材料(2)
來源:華圖網站運營中心發布時間:2012-08-24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在閱讀理解中給考生說了,如何閱讀好材料。下面就怎樣深入分析材料和概括主題,提出如下建議:
就分析而言,需要考生要對產生問題的原因進行深層次分析,一方面要分析中心思想。通過閱讀對材料先有個整體的把握,在此基礎上對材料的結構進行分析。每個材料的設定總是有一定的目的,這是必然的。其目的就需要考生對材料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是指對主題反映主社會現象產生的原因加以探索和研究,找出問題的癥結并開出藥方(給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方案)。那么怎么樣才能更好去分析、總結呢,筆者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要分析中心思想
1、 標題可能就是材料的主題或中心論點;因此要看材料是圍繞什么主旨進行敘述的;
2、 材料中的關鍵詞句揭示主題或中心論點,要看關鍵詞句是否能貫穿材料的重心。
3、 通過對文章的結構、內容進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因果關系斷。
其實事物的發展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因此找到了原因,就為解決問題提供了必要條件; 有因有果,必然是有形成的過程,那么,在思考問題時,要看發展或形成過程是否遵循了規律和規章(自然規律和結合法律、行政手段、國情等客觀因素)。其中,深層次分析問題原因可以從有下幾個方面:
(1) 事物的發展應遵循自然規律,應從人與自然的和諧角度思考。比如:有些公共突發事件,是我們人為的因素破壞或保護不力導致的。那么,此類問題要從源頭解決。應當采取保護、預防,進行長期的規劃和堅持科學發展。
(2) 從法律保護、宏觀調控、監管和行政手段執行不力方面分析。任何法律并不是一開始就是天衣無縫的,而是在人類社會活動實踐中不斷完善和修訂的。那么對于由于法律不健全、有漏洞;法律修訂滯后或是由于調控、監管不力造成的問題,就應從現實意義角度出發來解決問題; 比如:管理不科學,執法不嚴;責任不明確、瀆職等引起的問題;
(3) 要分析公務人員的行政能力、思想覺悟和抵制誘惑的能力,利益得失權衡方面分析問題;比如:為謀求眼前利益,無視長遠發展,或規劃和布局不合理;或存在失職、瀆職、不作為行為;或因利益而弄虛作假、欺報瞞報;或因覺悟和缺乏社會責任感而漠視生命安全、官商勾結等行為而導致的結果;如果出現上述問題,那么就要進行思想教育和宣傳工作、加大執法力度,打擊不法商事行為等。這樣類似的問題還很多,比如: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環境污染、假冒偽劣產品、教育亂收費、看病難等等。
4、 要從因財力不足致使基礎設施薄弱,或資源緊缺和配置不合理使自然環境惡化等全面分析;該加大投入的就必須投入,當然在形式上可以是政府引導或以政府撥款與民間籌資或引進外資想結合的辦法進行?傊,對給定材料的問題分析要深入透徹,抓住要點,做到有的放矢。無論是需要加大投入還是完善資源配置與開發方面,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在這里順便強調一下,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是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也是平時強調的以人為本,堅持全面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