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西醫執業醫師考試輔導:中醫如何防治動脈粥樣硬化

來源:中華考試網發布時間:2012-08-20

  中醫對動脈粥樣硬化的認識是逐步深入的,大多數學者都認為動脈粥樣硬化與飲食失調,脾失健運;五志所傷,情志失調;年高體衰,腎精虧損;氣血虧耗,心脈失養有關。隨著臨床實踐的深入,逐步認識到動脈粥樣硬化的本質是本虛標實:本虛,包括氣虛、陽虛、陰虛;標實,包括血瘀、痰濁、氣滯、寒凝等范疇。

  近年來,動脈粥樣硬化與中醫痰濁血瘀之間關系的研究受到許多學者的重視。中醫學認為,臟腑功能失調,則氣血津液運行障礙。若脾胃受損,使脾不健運,輸化失常,則水谷精微變為濁脂,進入血液而使血脂升高;濁脂越積越多,不得清化而變為血中之痰濁。人之血液流行于血脈之中,臟腑功能失調則血運不暢,易生瘀滯。痰瘀互結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引發中風、胸痹、真心痛、癡呆等諸病。

  目前,中醫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單味藥和成方的研究,主要從活血化瘀、祛痰降脂、扶正補虛法(健脾益氣、補益肝腎)等治法入手。

  活血化瘀法

  中醫將血液的高凝狀態、血栓形成、血管壁受損、脂斑形成,有包塊刺痛,舌質青紫等視為血瘀證。動物實驗和臨床試驗證明,多種活血化瘀藥具有抗動脈硬化作用,對其研究也較深入。

  三七,性味甘微苦,溫,歸肝、胃經。功能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研究發現,三七有效成分能明顯升高血清中血管內皮舒張因子(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降低內皮素(ET)、血漿脂質過氧化物(LPO)活性水平,拮抗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栓形成,保護動脈壁和擴張血管。

  具有抗動脈硬化作用的活血化瘀藥還有丹參、川芎、西紅花、蒲黃、牡丹皮、桃仁、姜黃。一些有破血作用的蟲類藥如水蛭、蜈蚣等也有抗動脈硬化作用。

  血脂異常,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降低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具有調節血脂作用的活血化瘀中藥還有雞血藤、沒藥、大黃、虎杖、姜黃、地龍、桃仁、紅花、三七、水蛭、丹參、郁金等。

  祛痰降脂法

  脂質代謝異常是導致動脈硬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中醫將高脂血癥歸屬為痰濁證。所以采用化痰降脂、利水滲濕等方法治療。

  常用藥物如昆布,性味咸,寒,歸肝、胃、腎經。功能軟堅散結,消痰,利水。實驗結果顯示,昆布醇提取物能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提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降低,血過氧化物含量降低,這些作用有利于拮抗動脈粥樣硬化形成與發展。

  化痰祛瘀湯由化痰藥(如桔梗、海藻、瓜蔞、玉米須)及祛瘀藥(如山楂、郁金、蒲黃、藏紅花)共同組成,能有效降低血漿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LDL-C水平,提高HDL-C含量,有很好的降低血脂的作用。

  扶正補虛法

  由于動脈粥樣硬化的本質是本虛標實之證,所以補其不足十分重要。人至中老年,脾胃功能漸衰,脾虛則運化升清失職,水谷精微運化失常化為痰濁,阻于血脈,而形成高脂血癥。腎氣漸衰,腎的生化推動乏力,血失暢行,瘀滯于脈道而硬化。扶正補虛法針對臟腑虧虛之證,而多采用具有補氣養血、健脾益氣、滋養肝腎等作用的方藥。

  有利于抗動脈粥樣硬化形成與發展的扶正補虛類中藥有:淫羊藿、當歸、何首烏、黃芪、黨參、白術、桑寄生、牛膝、杜仲、沙棘、刺梨、絞股藍、靈芝、蜂膠等。

糾錯

我要收藏】 【進入社區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 |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久热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不卡一区精品视频 |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