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貨運代理考試輔導:航空運輸設備與設施
來源:考試大發布時間:2012-08-01
航空運輸設備與設施
一:機場
• 機場的分類與組成
• 民航運輸網絡由機場、航路和機隊構成。機場是民航運輸網絡中的節點。是航空運輸的起點、終點和經停點.機場可實現運輸方式的轉換,是空中運輸和地面運輸的轉接點,因此可以把機場稱為航空站。
• 1、機場的分類
(1)按航線性質分,可分為國際航線機場(國際機場)和國內航線機場。
• 國際機場有國際航班進出,并設有海關、邊防檢查(移民檢查)、衛生檢疫和動植物檢疫等政府聯檢機構。
國內航線機場是專供國內航班使用的機場。
• 我國的國內航線機場包括“地區航線機場”。地區航線機場是指我國內地城市與港、澳等地區之間定期或不定期航班飛行使用的機場,并設有相應的類似國際機場的聯檢機構。
• (2)按機場在民航運輸網絡中所起作用劃分,可分為樞紐機場、干線機場和支線機場。
國內國際航線密集的機場稱為樞紐機場。在我國內地,樞紐機場僅北京、上海、廣州三大機場;
• 干線機場是指各直轄市、省會、自治區首府以及一些重要城市或旅游城市(如大連、廈門、桂林和深圳等)的機場,共有30多個。干線機場連接樞紐機場,客運量較為集中。
• 而支線機場則空運量較少,航線多為本省區內航線或鄰近省區支線。
• (3)按機場所在城市的性質、地位劃分,可分為Ⅰ類機場、Ⅱ類機場、Ⅲ類機場和Ⅳ類機場。
• (4)按旅客乘機目的分,可分為始發/終程機場、經停(過境)機場和中轉(轉機)機場。
(5)按服務對象機場可分為軍用機場、民用機場和軍民合用機場。
(二)機場的構成
• 機場是供飛機起飛、著陸、停駐、維護、補充營養及組織飛行保障活動所用的場所。
• 機場主要有飛行區、航站區及進出機場的地面交通系統構成。 (1)飛行區是機場內用于飛機起飛、著陸和滑行的區域,通常還包括用于飛機起降的空域在內。飛行區由跑道系統、滑行道系統和機場凈空區構成。相應設施有:目視助航設施、通信 導航設施、空中交通管制設施以及航空氣象設施。
(2)航站區是飛行區與機場其他部分的交接部。航站區包括:旅客航站樓、站坪(停機坪)、車道邊、站前停車設施(停車場或停車樓)等。
(3)進出機場的地面交通系統通常是公路,也包括鐵路、地鐵(或輕軌)和水運碼頭等。其功能是把機場和附近城市連接起來,將旅客和貨郵及時運進或運出航站樓。進出機場的地面交通系統的狀況直接影響空運業務。
機場的其他設施還包括:供油設施、應急救援設施、動力與電信系統、環保設施、旅客服務設施、保安設施、貨運區及航空公司區等。
• 一般可將機場分為空側(airside)和陸側(landside)兩部分。
• 空側(又稱對空面或向空面)是受機場當局控制的區域,包括飛行區、站坪及相鄰地區和建筑物,進人該區域是受控制的。
• 陸側是為航空運輸提供各種服務的區域,是公眾能自由進出的場所和建筑物。
民航機場與其他交通運輸站相比,有一些不同,如占地面積大、位置選擇要求高,而且還包括相應的空域。機場必須要有足夠的面積容納飛行區和航站區,同時要求平坦開闊;由于噪聲影響以及為長遠發展考慮,機 ,機場應適當遠離城市市區。機場的位置選擇不僅應滿足占地面積的要求,還應考慮周圍地勢、海拔高度、氣象(尤其是風向)、相鄰機場距離和方位、附近居民區和工業區狀況、陸上客貨運輸工具進出機場的方便程度等。對凈空區域的要求是機場特有的,是飛機安全和有序起降的基本條件。為此,民航機場在新建和遷建時,場址選擇必須考慮上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