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釋疑-提壺揭蓋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07-15

   丹溪翁治一男子小便不利,前醫治以利水藥,病益加甚。丹溪診之,右寸脈頗弦滑,以宣肺之法治之,小便大利而愈。丹溪翁不愧名醫,他指出:此積痰也,積痰在肺。肺為上焦,而膀胱為下焦,上焦與下焦相通,今上焦閉則下焦塞,“比如滴水之器,必上竅通而下竅之水出焉。”由此揭示了“提壺揭蓋”——宣肺以利水的道理,其法主要用于某些水腫或尿閉之證,當用常法不效時,可參用宣肺之品,以期起到啟上通下之功。

    “提壺揭蓋”這一獨特醫理,今天已為人所熟知而廣為流行,毫無疑問,這得益于朱丹溪的精彩比喻。一般公認,中醫理論比較深奧費解,清高思敬謂:“天下有理極微,道至奧……至難而不易學者,其惟醫乎!”因此很多人覺得難學,這也許是事實。如果通過恰當貼切的比喻,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明白,枯燥變得生動,抽象變得具體,教條變得活潑,當然再好不過,像丹溪“提壺揭蓋”就是—個著名的成功例子。當然這需要對理論的精確把握和人文知識的深厚修養,以及把二者聯系起來的悟性。很多名醫都有這種本事,把深奧的中醫理論用通俗貼切的比喻揭示出來,令人有醍醐灌頂,恍然大悟之感。今選幾則供大家賞析。

    啟北暢南——“提壺揭蓋”是說某些水腫或尿閉之證,當用利尿劑不效時,可參用宣肺之品,以期起到啟上通下之功。那么,反過來,在某些應該發汗的證候中可否參用利尿之法呢?曹穎甫先生對此有所發明,他說,“對水氣病的治療,有當利小便的證候,必先行發汗而小便始通;又有專用發汗的證候,必兼利小便而始愈”(《經方實驗錄》)。考其緣由,與提壺揭蓋同出一理,不過側重點不同罷了。

    彼為上竅,此為下竅。若膀胱開合失職,縱然宣肺發汗,也可因下竅閉塞而無功。岳美中老中醫認識到這一點,形象地將其比喻為“北牖不開,南風不暢”,可謂一語中的。其時若佐以利水之品,宣通下竅,當可收發汗之效。筆者將之歸納為“啟北暢南”,與“提壺揭蓋”并同揭之于此,不知當否?茲舉一案例證之。同道曾治一急性腎炎病人,頭面驟腫,咽痛,惡寒發熱,肢體重著。按“風水”論治投以越婢加術湯,以期得汗而解,服藥3劑竟無寸功。因來詢我。索方閱之,頗覺切當。因問病人小便利否?答曰尿量甚少。即囑原方再進,另加茯苓、白茅根續服。果一劑后微然汗出,尿量大增,癥情大減,繼續調理而痊。同事詢之,告以“啟北暢南”之理,頗有茅塞頓開之感。

    以豆喻醫——史寶,明代肖山縣名醫。一人冬月鼻出血不已。史寶教服胡椒湯,然胡椒性熱,其人以為戲言也,因問其故。其時正值收豆于院中,史寶置數粒于斗中急急蕩之,宛轉上下自如,稍緩之時豆即躍出。

    乃謂曰:此即君之病矣,人之營衛調和,則氣血流通,君腦中受寒,故血行澀,澀則不得歸經,故溢出耳,非熱疾也。服胡椒果愈。

    史寶以豆喻理,指出受寒血澀也可導致血不歸經而出血,為血證的辨治開一法門,今之醫家視出血為熱證者不知幾何,當由此比喻受到啟發。本案發于冬月,似亦為辨證眼目。

    三彈齊發治未病——方藥中(1921年~1996年),中國中醫研究院名老中醫,在統一辨證論治方法和步驟上頗多建樹。他提出“治未病”的觀點,主要指在治療已病臟腑的同時,還要治療與之相關的未病臟腑,并引用經文“氣有余,則制已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已所不勝侮而乘之,已所勝輕而侮之”來支持觀點,但此語頗為費解。1989年12月方老在授課時打了個比方來解釋:“比如你找某個部門辦事,但他推著不辦,解決不了。

    這時你可以找他的上級部門告他,讓上級來管他;還可以找下邊的群眾鼓動一番,讓他們反過來幫你說話,這樣三彈齊發,問題可能就解決了。在這里,某個部門就是‘已病臟腑’,它的上級就是‘己所不勝’之臟,下級就是‘己所勝’之臟,上中下一塊兒找,還怕它不解決問題。“令人有茅塞頓開之感。

    判斷西瓜成熟的兩種方法——關于中醫與西醫對疾病認識方面的不同,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的仝小林教授曾打了一個有趣的比方,比如判斷西瓜是否成熟,西醫會用數據來說明,檢測糖分、蛋白質、維生素的含量、水分的多少;而中醫則用近似瓜農的方法,看看顏色、形狀,掂掂分量,拍一拍,聽聽聲音,同樣可以做出正確判斷。這個比喻確實精彩,把中西醫認識疾病的不同角度揭示出來。

    西醫主要借助于現代科學的理化檢測手段,觀察致病因子和人體生理病理變化,長于對人體生命線性現象的定量化描述,用數據說話,因而顯得精確,此即微觀辯證,是西醫的優勢。中醫則以感官為主,重在人體功能和非線性現象的定性化把握,整體觀念是其強項,此即宏觀辯證,是中醫的傳統優勢。二者各有所長,也有所短。

    微觀辯證過于看重局部結構的變化,對整體及臟腑之間的聯系則重視不足;宏觀辯證側重功能與整體的病變,對局部結構的變化則認識不夠。二者有點類似樹木與森林的關系,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各有所宗,可謂雙峰并峙。

    營養成分與吃飯——有人認為中醫不科學,即使治好了病也講不出道理。方藥中教授對此有過一番議論。他說,中醫是從宏觀、動態的角度來認識和總結疾病規律,從整體和局部、正與邪的關系全面處理疾病以維持和恢復人體的自調能力,雖說其中的道理尚未被科學闡明,但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因此,至今仍有很大的現實意義。這就如同吃飯一樣,盡管我們對飲食中的主要營養成分已經認識了許多,分子式寫得出,若干合成、提取的方法也已經找到,但是畢竟還有不少未知的東西。即使搞清楚了,也還是代替不了吃飯。我們更不能因為還有些搞不清的就不吃飯了。

    確實,就是有一天把食物的營養成分全部搞清了,也不能就吃合成、提取的各種營養成分,還是不能代替吃飯,一個比喻就將中醫存在的意義說明白了

糾錯

我要收藏】 【進入社區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中文字幕乱在线伦视频日韩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 | 亚洲男人aⅴ第一成肉网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视频网站 | 亚洲AV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午夜性色福利免费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