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咨詢工程師考試宏觀經濟政策精講16

來源: 中大網校發布時間:2012-07-09

(二)總供給

總供給(AS)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經濟體內的企業在每一個價格水平上所愿意生產和出售的商品和服務的數量。

社會的總供給量和物價水平之間呈現正向相關的關系。

1.總供給的構成

(1)按照供給物形態,可分為產品供給和服務供給;

(2)按照最終用途,可分為消費品供給和投資品供給;

(3)按照來源,可分為國內供給和國外供給。

2.總供給變動的決定因素

總供給基本取決于兩組截然不同的因素:潛在產出和投入成本。

(1)潛在產出是總供給的基本決定因素。潛在產出是在勞動、資本和土地數量以及其他資源既定的條件下,經濟所能提供的最大的可持續產出。潛在產出的變動受投人品增長和技術水平及效率變動的影響。

l投入品:資本、勞動、土地的供給,投人品的增長會帶來潛在產出和總供給的上升。

l技術和效率:潛在產出受效率和企業使用的技術水平的影響。創新和技術進步會提高潛在產出水平。

(2)生產成本變動對總供給的影響。

工資:較低的工資導致較低的生產成本(其他條件不變時)。特定的潛在產出的較低成本,意味著在每一個價格水平上,供給的數量都會增加。

l進口品價格:國外價格的降低或匯率的下降會引起進口品價格的下降,這會導致生產成本的下降和總供給的增加。

l其他投入品成本:較低的石油價格或較少的環境負擔會降低生產成本,從而提高總供給。

(三)總供給和總需求共同決定實際產出水平和價格總水平

1.總供求的均衡決定實際產出水平和價格水平

總供給與總需求均衡指的是:需求方和供給方都不再愿意改變它們的購買量、銷售量,這時也不存在價格變動的壓力。總供求的均衡決定實際產出水平和價格水平。

國民產出和價格水平在兩條曲線的交點上達成平衡:總需求等于總供給,即需求方所愿意購買的數量正好等于供給方所愿意出售的數量。在均衡點的上方,總需求小于總供給,價格面對向下的壓力;在均衡點的下方,總需求大于總供給,價格面對向上的壓力。

2.實際均衡產出不一定等于充分就業的產出(潛在產出)

在經濟運行于長期趨勢線下方時,總需求(AD)低于充分就業條件下的總需求水平,從而與總供給(AS)形成低水平均衡,決定了低于潛在產出水平的產出。

在經濟運行于長期趨勢線上方時,總需求(AD)高于充分就業條件下的總需求水平,從而與總供給(AS)形成高水平均衡,決定了高于潛在產出水平的產出。

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是使實際均衡產出趨近于充分就業條件下的潛在產出水平。

糾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天天爽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在线高清不卡免v中文字幕 | 中文在线精品综合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 日本一区动图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