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貼敷——淺談冬病夏治的護理
來源:醫學教育網 發布時間:2012-06-13
穴位貼敷是祖國中醫的一種傳統療法。冬病夏治更是穴貼林中的一大奇葩。方法簡便且療效顯著。人體陽氣最旺的節令+中醫經絡理論+精典的藥物組方共同作用的結果:激發人體的正氣及抗病能力,扶正驅邪,調扶陰陽,達到強身健體,防病祛病的目的。
湖北省十堰市中醫院風濕科通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在冬病夏治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如:風寒濕邪所致的痹證,少腹疼,胃脘痛,哮喘,咳嗽,反復感冒,鼻鼽,慢性瀉泄等癥都有很好的效果。同時也發現了影響效果的諸多因素。這就是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有的病友嚴格掌握醫生交待的相關影響貼敷療效的護理因素,有的病友則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加之自我保健知識的缺乏,把醫生的交待置之腦后,于是效果肯定大不一樣了。
實際上很輕易的放棄一種效顯且簡便無痛苦的療法是很可惜的,為使冬病夏治效更顯除了醫生配方的精當,配穴選穴準確外,在治療過程中相關的護理是否得當也是直接影響效果的重要因素,具體如下:
1.貼敷的時間是三伏期間,古人一般取三伏的第一天,這對新病、輕癥可取,但對纏綿不愈的舊病,重癥未免浪費這個最佳的調治節令。此時可根據疾病的新舊輕重性質具體辯證,如新病輕證者可按古人取之,舊病重證者需適當延長貼敷時日,甚至延至整過伏期,再配以藥物的內用,針法,灸法等綜合治療。成人一般日貼4—6小時,小兒2—4小時,連續治療3—5年。
2.天氣炎熱,加之長年疾病的煩擾,不免心煩氣躁,此時一定要調暢情志,以靜養神,安定愉悅的情緒配以神奇的的穴貼已見首功。這就應了中醫的 “天人合一、順應自然”。
3.治療期間飲食宜清淡,富含營養,忌生冷瓜果、冰凍冷飲、辛辣肥甘厚膩之品及綠豆、海鮮等。
4.起居有常,室內空氣新鮮,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勿直接吹空調,電扇。勿睡涼席,忌沖涼水澡、游泳等。
5.皮膚汗多者,敷帖之前應休息片刻待汗止后再行貼敷,必要時用干毛巾擦干汗夜,貼后休息片刻待牢固后再行離開,此期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孩童需家長監護,限制其劇烈活動及大聲哭鬧,防汗出敷貼脫落。
6.有皮膚發熱、癢感、起泡屬正常現象,水泡較大時應揭去敷貼用無菌注射器抽去泡內液體,涂龍膽紫或紫草油。
7.孕婦、皮膚過敏、瘡、癤、破潰者禁用。
又是一年三伏天,冬病夏治需護理。治療的結果往往取決于護理細節,冬病夏治中,科學細致的護理可促其最后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