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的病理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05-13
病變最先累及直腸與乙狀結腸,也可擴展到降結腸、橫結腸、少數可累及全結腸,偶可涉及回腸未段。病變特點具有彌漫性、連續性。粘膜廣泛充血、水腫、糜爛及出血,鏡檢可見粘膜及粘膜下層有淋巴細胞、漿細胞、嗜酸及中性粒細胞浸潤。腸腺底部隱窩處形成微小膿腫,這些隱窩膿腫可相互融合破潰,出現廣泛的、不規則的淺表小潰瘍,周圍粘膜出血及炎癥漫延。隨著病情的發展,上述潰瘍可沿結腸縱軸發展融合而成不規則的大片潰瘍,但由于結腸病變一般限于粘膜與粘膜下層很少深達肌層,所以并發潰瘍穿孔,瘺管形成或結腸周圍膿腫者不多見,少數重癥或暴肆型者病變累及全結腸,并可發生中毒性巨結腸。若潰瘍擴大深達肌層及漿膜層,可發生潰瘍穿孔,腹膜炎、結腸或直腸周圍膿腫、瘺管形成等。
本病病變反復發作,導致肉芽組織增生,粘膜可形成息肉狀突起,稱假性息肉,也可由于潰瘍愈合后形成瘢痕,纖維組織增生,致腸壁增厚,結腸變形縮短,腸腔狹窄。少數病例可以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