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配配對,止痛翻翻倍

來源: 醫學教育網 發布時間:2012-04-23

  1、合谷——太沖:二穴相配具有鎮痛、鎮靜、鎮痙,疏肝利膽的作用。

  合谷與太沖相配稱四關穴,二穴均為原穴,前才為手陽明大腸經,后者為足厥陰肝經。五臟有疾,取之十二原。肝與膽相表里,太沖疏肝利膽,清利肝膽濕熱,理氣止痛,合谷調和氣血,氣調痛止。

  2、內關——足三里:二穴相配具有健脾和胃,寬胸理氣,降逆止嘔,寧心安神的作用。

  內關為心包經的輸穴,又為該經之絡穴,八脈交會穴,與陰維脈 相通,寬胸理氣之功為主。而足三里為胃經之合穴,合治內腑,疏通中焦氣機,健脾和胃止痛。

  3、中脘——足三里:二穴相配具有升清降濁,健脾和胃,消積導滯,行氣止痛的作用。

  中脘為胃的募穴,又是八會穴之一的腑會,是調理中焦之要穴,治療胃病的必用穴。足三里為胃經的合穴,‘合治腑病’,為胃病患者遠道循經取穴之一。

  4、外關——后溪:二穴相配可疏風清熱,調氣止痛,通經和絡。

  外關為手少陽三焦經輸穴,以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陽維脈,主治三焦邪熱,疏風解表,和解表里,散寒清熱。督脈總督一身之陽,后溪為手太陽小腸經輸穴,又是八脈 交會穴之一,通于督脈,所以本對穴可治療以熱痛為主的頭痛,而后頸小腸經為所過之外,對肩胛上、頸椎部位的疼痛,效果較好。

  5、太溪——太沖:二穴相配可平肝降壓,補腎瀉肝,調氣止痛。

  太溪與太沖均為原穴,前者屬腎經,后者屬肝經。王冰“腎脈與沖脈并下行,循足,合而盛大,故曰‘太沖’”。凡腎陰不足,肝陽偏亢所出現的疼痛,均可用之。針刺時太溪用補法,太沖用瀉法。

  6、足三里——三陰交:二穴相配可健脾和胃,行氣止痛。

  足三里為陽明經合穴,本經由頭到足為降但足三里一穴為降中有升。三陰交為脾經之輸穴,又是足三陰經的交會穴,由足至脾為升,但三陰交一穴升中有降。陽不降則陰不能升,陽之降,陰之引也,陰之升,陽之伸也,這樣一升一降,維持升降平衡。升清除濁的功能得以正常。

糾錯

我要收藏】 【進入社區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本乱码视频免费播放性爱 | 婷婷六月综合亚洲 | 日本韩国野花视频爽在线 | 亚洲精品乱码在线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影视 | 日韩一区二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