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測量”串講資料(5)

來源:考試吧發布時間:2012-02-23

  第三節 測驗分數的解釋與報告

  一、測驗分數的綜合分析

  1、根據心理測量的特點進行分析:由于測驗誤差的影響,被試測驗分數會在一定范圍內波動,故應該永遠把測驗分數視為一個范圍而不是一個確定的點。

  2、要考慮測驗前的經歷和測驗時的情景:(1)為了能對測驗分數作出有意義的解釋,必須將個人在測驗前的經歷考慮在內。(2)測驗情鏡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

  3、要考慮測驗的信度和效度:為了對測驗分數做出確切的解釋,只有常摩資料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測驗的信度和效度資料。

  4、于來自不同測驗的分數不能直接加以比較:為了使不同測驗分數可以相互比較,必須將二者放在統一量表上。具體做法是將兩個測驗都對同一樣本進行施測,并把兩種測驗的原始分數都換算成百分等級,然后用該百分等級作為中介,就可以作出一個等價的原始分數表,另一種是用相同的標準分數作等值的基礎,此種方法叫做線性等值。

  二、報告分數的具體建議

  1、不應把測驗分數直接告訴被試本人或家長、學校班主任等有關人員,應告訴的是測驗分數的解釋和建議。

  2、避免使用專業術語。

  3、要保證當事人知道這個測驗測量或預測什么。

  4、要使當事人知道他是和什么團體在進行比較。

  5、要使當事人知道如何運用他的分數。

  6、要考慮測驗分數將給當事人帶來什么心理影響。

  7、要讓當事人積極參與測驗分數的解釋。

  8、測驗結果應向無關人員保密。

  第八章 智力測驗

  第一節 智力的概念及智力分數

  一、智力和智力的構成理論

  1、智力(簡答題)

  (1)智力是抽象思維的能力美國心理學家推孟認為,一個人的聰明程度與抽象思維能力成正比;法國心理學家比內把智力解釋為“正確的判斷、透徹的理解、適當的推理”能力

  (2)智力是學習的能力(伯金漢):“智力就是獲得知識及保持知識的能力”(漢蒙)。

  (3)智力是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智力是個體有意識地以思維活動來適應新環境的一種潛能”(斯特恩)

  我國心理學家認為智力大體是學習的能力、保持知識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及應付新環境的能力。

  3、智力結構理論:(1)斯皮爾曼的二因素理論:智力主要是一種普遍而概括的能力,他稱這種因素為G因素(普通因素),另外人的智力活動中還存在著S因素(特殊因素),個人的特殊能力,只在某些方面表現。(2)瑟斯頓的群因素理論:與二因素論相反,智力是由一群彼此無關的原始能力構成的,各種智力活動可以分成不同的組群,每一群中有一個基本因素是共同的(3)吉爾福特的三維結構理論:智力結構應從內容、操作和產品三個維度去考慮,并用三個維度的立體模型來描述智力的結構。其設想,沒一個內容都可以運用不同的操作而產生不同的產品,可以得到4*5*6=120種單獨的智力因素。(4)卡特爾的流體智力與晶體智力理論:智力由兩種成分構成,一種是流體智力,一種是晶體智力。①流體智力:是人的一種潛在智力,主要和神經生理的結構和功能有關,很少受社會教育影響,它與個體通過遺傳獲得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聯系。這種智力幾乎可以轉換到一切要求智力的練習活動中,所以稱為流體智力②晶體智力:則主要是后天獲得的,受文化背景影響很大,與知識經驗的積累有關,是流體智力運用在不同文化環境中的產物。這種智力表現為來自經驗的結晶,故稱晶體智力。

  二、智力及計算方法

  1、智商的提出:1904年比內與其助手西蒙編制了世界上第一個正式的心理測驗,1908年第一次修訂,修訂后的量表首先采用了心理年齡,或稱智力年齡的概念,簡稱心齡或智齡。心齡不能表示聰明或愚笨的程度,如果要比較不同年齡的兩個小孩子哪個更聰明或愚笨,只用心齡便無法解決,這樣就需要計算智力商數了

  2、智商的計算

  (1)比率智商:最早由德國心理學家施太倫提出,是心理年齡除以生理年齡所得商數,即為智力商數,或比率商數。

  ○a優點:比率智商可使不同年齡者的智力水平相互比較,可以表示一個人的聰明程度。

  ○b局限:認得生理年齡是與年俱增的,而心理年齡并不與年俱增,特別是到了一定年齡以后會產生穩定不前甚至下降的趨勢,這樣就會降低IQ分數,而不能正確地反映出實際的智力水平,故它不適用于20歲以上的成年人,現在很少使用。

  (2)離差智商:韋克斯勒提出離差智商的概念,是采用統計學中的均數和標準差計算出來的,表示被試偏離他本人這個年齡組平均成績的量數,是依據測驗分數的常態分布來確定的。

  1960年推孟在修訂斯坦福-比內量表時,標準化樣本得到的數值,定IQ均值為100,標準差16.

  第二節 個體智力測驗

  一、 比內-西蒙量表

  1、比內-西蒙量表的發展:是智力測驗中運用廣泛、影響較大的量表。最早由法國心理學家比內和醫生西蒙于1905年編制而成,稱比內-西蒙量表。1908年比內發表修訂后的比內-西蒙量表,將測驗成績用 “智力年齡”來表示,并建立了常模,這是心理測驗史上的一個創新。1916年斯坦福大學的教授推孟修訂的斯坦福-比內量表最負盛名,史稱1916量表,并首次引入了比率智商的概念,以IQ作為比較人聰明程度的相對指標。20年后(1936年),推孟教授和助手梅里爾于1937年第一次對斯坦福-比內量表進行修訂,修訂后由L和M型兩個等值量表構成。1960年推孟和梅里爾再度合作,將1937年量表L型和M型中的最佳項目組合并成單一的量表,稱L-M型。其重大的改革是用韋氏量表的離差智商替代了比率智商,平均數100,標準差16.

  2、 斯坦福-比內第四版:S- 的理論模型:斯坦福-比內量表第四版(S- )。這次修訂本從智力模型、實施測驗、記分與結果解釋等方面作出了很大改變。

  (1)S- 理論模型:它用一個三個層次的認知能力結構模型作為編制量表的框架,最高層是一般智力G因子;第二層次采用改良過的卡特爾的流體智力與晶體智力,在此之外又增加了短時記憶能力,其中晶體智力 之下又分為語言推理和數量推理,流體智力又稱為抽象/視覺推理能力;

  (2)S- 的分測驗:由15個分測驗組成,其中9個測驗于第三版,另外6個是新添項目 ,這是S-B第一次使用分測驗的形式。這15個分測驗是對四個認知區域的評估:語言推理、數量推理、抽象/視覺推理、短時記憶。

  (3)S- 的實施與記分:在實施中,詞匯測驗總是為第一個測驗,它的功能是作為喚起測驗,根據詞匯分測驗的分數和實際年齡,實測者就能決定被試在其余分測驗上從哪一個水平進行測驗。S- 和L-M型一樣,也是采用離差智商記分法。首先把各分測驗的原始分數轉換為標準年齡分(SAS),SAS以50為均值,8為標準差。將每個認知區域所含分測驗的標準分相加,分別得到語言推理、數量推理、抽象/視覺推理、短時記憶。各認知區域分相加轉換為合成標準年齡分。按均值為100,標準差為16的公式計算。

  3、中國比內量表:最早于1916年傳入中國,1924年陸志韋在南京發表了他修訂的《中國比內-西蒙智力測驗》,1936年又與吳天敏進行了第二次修訂。1982年吳天敏教授進行了第三次修訂,稱作《中國比內測驗》。測驗對象年齡范圍擴大為2-18歲,基本上每歲3個試題,共計51個題目。在評定成績的方式上,放棄了比率智商,而采用離差智商的計算方法來求IQ.

  二、韋氏智力量表:

  1、韋氏智力量表:主要是指WAIS-R、WISC-R和WPPSI這三個量表,三者均包括相同的分測驗,因年齡關系,有一些在形式上作了一些變更。

  2、中國修訂韋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包括11個分測驗,其中言部分包括知識、領悟、算術、相似性、數字廣度、詞匯6個分測驗,操作部分包括數字符號、圖畫填充、木塊圖、圖片排列、物體拼湊等5個分測驗。

  ○a各測驗的主要內容包括:

  ○1相似性:包括13對詞,要求被試對共同性進行概括,主要測量人的抽象思維與概括能力;

  ○2數字廣度:主要測量人的注意力和短時記憶能力;

  ○3圖畫填充:主要測量人的視覺辨認能力,以及視覺記憶與視覺理解能力;

  ○4圖形拼湊:主要測量處理局部與整體關系能力、概括思維能力、知覺組織能力以及辨別能力。

  ○b測驗的實施與記分:

  ○1進行測驗時,一般按先語言測驗后操作測驗的順序進行;

  ○2在每個分測驗中,題目都是按難度順序排列的,算術、圖片排列、木塊圖案、動物拼湊、數字符號有時間限制,另一些測驗不限制時間,應讓被試有適當時間來表明回答;

  ○3一個分測驗中的各項目得分相加,稱分測驗的粗分(或稱原始分)。粗分按手冊上相應用表可轉化成平均數為 10,標準差為3的量表分。分別將六個言語測驗和五個操作測驗的量表分相加,便可以得到言語量表分和操作量表分。再將二者相加,便可得到全量表分。最后根據相應用表換算成言語智商、操作智商和總智商。

  ○c測驗結果的基本分析方法:

  ○1總智商(FIQ)分析:通常可用測得的IQ值加減5的方法判斷IQ值的波動范圍。

  ○2分量表的平衡性:分別計算語言智商(VIQ)和操作智商(PIQ)是韋氏智力測驗的一個特點。一般可視 VIQ大于、等于或小于PIQ以及二者相差到何種程度而決定其意義,例如優勢半球有損害,則VIQ明顯低于PIQ;非優勢半球有損害,則PIQ明顯低于 VIQ;若是彌漫性損害,其表現與非優勢側損害時相似。

  ○3比較各分測驗的差異:韋氏智力量表的另一個特點是,整個測驗是由多個側重反映某一方面能力的分測驗組成,分析它們的強點和弱點,具體方法主要有:

  ⑴各言語分測驗的量表分與言語量表的平均分比較;

  ⑵各操作分測驗的量表分與操作量表的平均分比較;

  ⑶各分測驗的量表分與全量表的平均分比較。

  b韋氏兒童智力量表中國修訂本(WISC-CR)

  ○aWISC-CR有12個分測驗,屬言語量表的分測驗一歐常識類同、算術、詞匯、理解和背數,其中背數為備用分測驗;屬操作量表的分測驗有填圖、圖片排列、積木圖案、物體拼湊、譯碼和迷津,其中迷津是備用測驗。

  ○b實施程序:先做一個言語測驗,再做一個操作測驗,交替進行,以維持兒童的興趣,避免疲勞和厭倦。其記分基本上個成人智力測驗類似,所不同的是每個分測驗的原始分在轉化為量表分時,是在兒童自己所屬的年齡組內進行的。

  c對韋氏智力量表的評價:

  ○a韋氏智力量表的優點:

  ○1具有復雜的結構,不但有言語分測驗,還有操作分測驗,可同時提供三個智商分數和多個分測驗分數,能較好地反映一個人智力的全貌和測量各種智力因素。

  ○2用離差智商代替比率智商,既克服了計算成人智商的困難,又解決了在智商變異上長期困擾人們的問題。

  ○3韋氏智力量表臨床應用的多,積累了大量的資料,已成為臨床測驗中的重要工具。

  ○b韋氏智力量表的缺點:

  ○1韋氏智力量表的三個獨立本的銜接欠佳,表現在同一被試用兩個相鄰量表測驗如WAIS和WISC時,其智商水平在WAIS的系統性高于WISC.

  ○2測驗的起點有點偏難,有的分測驗(如相似性測驗)對低智力者難以說明,故不便測量低智力者。

  ○3有的分測驗項目過多(如詞匯測驗),增加了測驗時間。

糾錯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心理咨詢師考試輔導資料

心理咨詢師考試輔導課程報名入口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色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精品 | 中文字字幕在线乱码品 | 精品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99久久99久久综合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卡 | 亚洲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