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國考面試熱點:公路“三亂”引強烈反響
來源:華圖網校發布時間:2012-02-15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參考解析
我國自1994年起就開始對亂設站卡、亂罰款、亂收費等公路“三亂”問題進行整治,17年間有關“三亂”治理的文件、法規從中央到地方下發了許多,辦法、措施也采取了很多,各地在公路“三亂”治理中不乏成功經驗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最新媒體曝光山西嵐縣、盂縣部分路段公路“三亂”問題表明,公路“三亂”問題至今仍舊時有發生,公路‘三亂’治理稍有松懈就容易反彈,需要繼續加以重視并持續治理。
山西等地公路“三亂”問題久治不愈,主要原因在于部分交通運輸部門對治理公路“三亂”產生厭戰和松懈情緒,思想上重視不夠,對法律法規執行不力,對執法隊伍監管不嚴。各地都要以山西為鑒,對于治理公路“三亂”要避免“運動式”、“刮風式”的集中治理,一定要多方面著手,標本兼治,建立和完善長效的約束機制。
第一,要嚴格落實領導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要督促各地“一把手”親自掛帥確定治理目標和工作措施,配套制訂治理公路“三亂”的工作考核標準,堅持“誰主管,誰負責”和“治亂先治長”的原則,逐級簽定“軍令狀”,層層架設“高壓線”,把治理公路“三亂”的目標分解到基層,落實到了“人頭”,定期檢查驗收。
第二,要開拓外部監督渠道。正所謂“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治理公路“三亂”不僅要靠自我監督、上級監督,更要借助群眾輿論、媒體監督等力量,多管齊下,共同構筑起厚實嚴密的監督預防體系。應建立健全外部的舉報投訴機制,對于群眾反映的問題做到件件有結果、事事有回音,主動聽取群眾意見,自覺接受監督。尤其要充分利用信息網絡,各地交警總隊都可以在互聯網上開通微博、開設專欄、設立信箱,積極搭建新的溝通交流平臺。
第三,常年開展自查自糾活動。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對公路“三亂”問題的監督檢查力度,層層抓落實,尤其是對群眾反映問題較多的重點地區和路段,要定期組織領導干部上路明察暗訪。對于查證屬實的違規違紀行為,在處理上要做到不留情、不護短、不手軟--對負有責任的領導,堅決撤職;對罰款不開票據“收黑錢”的,一經查實,堅決予以開除或辭退;觸犯刑律的,要依法嚴肅追究刑事責任,決不姑息。
第四,建立和完善獎懲激勵機制。在治理公路“三亂”過程中,要建立和完善各項“硬性”考核指標,與經濟獎懲掛鉤,按時兌現,該獎的獎,該罰的罰。對于發生公路“三亂”問題的單位和個人,年底一律取消評先評優資格。
第五,結合典型違法違紀案例加強民警隊伍內部的宣傳教育。基層交巡警每年度應接受3次以上治理“三亂”專項教育,其中警示教育、典型教育、換位思考等教育要經常化,干警和協警對治理“三亂”規定內容熟知率、警示教育個人保證書上交率要達100%,使廣大民警在靈魂深處受到震撼、沖擊、洗禮,進一步牢固樹立“執法為民”的理念,改進執法作風,轉變執法觀念,增強做好規范執勤執法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總之,公路“三亂”危害極大,不僅嚴重阻礙了交通,人為增加了物流成本,而且滋長了行業不正之風,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治理公路“三亂”事關國家發展大局,事關社會穩定大局,在媒體曝光山西嵐縣、盂縣部分路段公路“三亂”問題并引發社會各界關注的背景下必須站在政治的、全局的高度來看待治理公路“三亂”問題,充分認識到治理公路“三亂”工作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按照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要求,將治理公路“三亂”工作常抓不懈,嚴防反彈。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