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橋梁設計存在的隱患
來源:考試大發布時間:2012-02-01
1橋梁設計上存在的隱患
設計的首要任務是選擇經濟合理的結構方案,其次是結構分析與構件和連接的設計,并取用規范規定的安全系數或可靠性指標以保證結構的安全性。
許多設計人員往往只滿足于規范對結構強度計算上的安全度需要,而忽視從結構體系、結構構造、結構材料、結構維護、結構耐久性以及從設計、施工到使用全過程中經常出現的人為錯誤等方面去加強和保證結構的安全性。不少橋梁,雖然滿足了設計規范的強度要求,但僅用了5~10年就因為耐久性出了問題影響結構安全。結構耐久性不足解決這一隱患已成為最現實的一個安全問題,設計時要從構造、材料等角度采取措施加強結構耐久性。
不同的環境和使用條件、不同的設計對象都會對結構體系提出不同的布局和構造等方面的要求。規范再詳細也不能包羅本應由設計人員解決的各種問題,規范更新得再快也適應不了新認識、新技術、新材料快速發展對結構提出的各種新的要求。因此,合理可靠的結構設計除了滿足規范的要求外,還要求設計人員具有對結構本性的正確認識、豐富的經驗和準確的判斷。
2解決橋梁設計中存在的隱患
2.1地理位置
臨汾位于山西省境西南,東與長治、晉城兩市相接,西隔黃河與陜西為臨,南和運城市接壤,北與呂梁、晉中兩市毗連。
侯馬位于山西南部,地處臨汾、運城、晉城、“小三角”地帶的中心和南同蒲城市產業密集帶與新亞歐大陸橋經濟增長帶的交匯處。
臨汾地理坐標為北緯36°,東經110°50′,侯馬市地理坐標東經110°24′~110°37′,北緯35°33′~35°51′,該項目位于臨侯之間汾河中間位置,東經110°09′~111°10′,北緯35°47′~35°58′。
2.2地形地貌
臨汾市地處黃河高原,汾河下游。東有太岳,西在呂梁,兩山之間為臨汾盆地。最高峰為太岳系的霍山,海拔2346m,境內的呂梁山系以隰縣的紫荊山為最高海拔2012m,河流有百余條,主要為黃河汾河、沁河、昕水河等。黃河及其支流汾河、沁河為常流河,其他多為季節河。
侯馬市屬晉南盆地的部分。海拔高度在420m~257m之間,南部紫金山的海拔1055m,澮河貫穿市境12km,河寬30m。汾河縱貫穿本市15km,河寬300m。兩河在市境西南匯合,流入新絳縣。該土地肥沃,水利氣候條件較好。
2.3氣象特征
臨汾市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大陸性氣候特點極為顯著,年均氣溫10℃~7℃,一月零下4℃左右,七月26℃。年降雨量555mm。無霜期為180d。
侯馬市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冬季雨雪稀少,春季干旱多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秋高氣爽。據氣象臺40余年資料統計表明,顯著特點是“十年九旱”全年平均氣溫12.6℃,1月最冷,平均-2.4℃,極端最低氣溫-21.4℃;7月最熱,平均氣溫26.1℃但極端最高氣溫出現于6月,1996年6月21日曾高達42℃。全年無霜期約197d。
2.4土質狀況
(1)擬建的汾河2#橋地質構造主要受穹析陷控制,地質構造簡單,沒有斷層、單斜等不良的地質構造,對橋梁的影響不大,盆地內有三組隱狀斷裂。
(2)地層巖性。汾河2#橋Ⅰ級階臺地上,巖性以粉砂、亞砂土、亞黏土為主,很少見礫石,河床及河漫灘中,巖性的顆粒較粗,以砂、卵石、礫石及亞黏土為主。綜上述:全線地質構造簡單,沒有對橋梁產生重大影響的地質構造。
注冊建筑師考試輔導權威名師團隊 助你通關! 咨詢:010-51268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