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創作的現代性與文化表達
來源:考試大發布時間:2012-01-09
“城市是不斷發展、更新的有機整體,城市的現代化建設是建立在城市歷史發展基礎之上的。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大量的、極其寶貴的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來自天賦和歷史沉淀,一旦受到破壞,就不可能復得。”——溫總理在第三次市長協會上講話。
一、引言
自以勒?柯布西耶為代表新建筑運動以來,現代主義建筑一直引領著建筑創作的潮流。在全球化、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形形色色的建筑流派鋪天蓋地而來,使得中國建筑師眼花繚亂。現代主義建筑思想的灌輸,影響并左右著建筑師的建筑創作。針對這種情形,一批學者提出了“地方主義”、“地域性建筑”等概念,其實質是強調地方文化在建筑創作中的表達。本為以長沙市居住建筑為例,論述建筑創作的現代性與文化表達兩者的博弈關系,探討建筑創作的現代性與文化表達相互滲透融合的發展之道。
二、建筑創作的現代性與文化表達
1.建筑創作的現代性
建筑創作的現代性,即時代性。建筑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成長、不斷自我更新和提升的過程,受時代發展和需求背景的影響,真實地反映當時、當地的社會人文、經濟技術狀況。從勒?柯布西耶引導的現代主義建筑、20世紀60年代后現代主義建筑到未來主義建筑,建筑的表達方式是伴隨著技術、經濟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表達手段不斷更新。建筑創作的現代性表達是通過對傳統建筑符號的創新,在深入剖析當今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特征的前提下,針對當地的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特點,提出與時代發展相符合的新的建筑創作原則與手段。
2.建筑的文化表達
建筑處于具體的地理區位環境中,有著特定的地域和文化背景,這就要求建筑物與周邊環境存在著一種內在的必然聯系。在建筑創作實踐中,這種深層次的聯系也對設計者的創作思路產生了約束作用,并且這種作用貫穿于整個建筑創作過程。要求建筑創作遵循場所文化特征,以恰當的、與地域及時代相一致的建筑形式,實現當代地域性建筑創作的特征。建筑創作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離不開在建筑創作中整合文化的因子,并予以表達,不加以文化表達、缺乏內涵的建筑,不能與所處的地域環境形成整體,形不成良好的社會效應,更不可能被城市文化所包容和接納。
3.兩者的關系
隨著西方建筑文化思想的入侵,我國傳統建筑文化受到較大沖擊。在現代主義建筑思想的影響下,各地的地域建筑風格逐漸消失,地方文化在建筑創作中難以生存。但仍有部分學者如彭一剛、張錦秋等主張地域文化的表達,并不斷在創作中提倡地域文化,取得良好社會反響。建筑創作的現代性與文化表達是辨證的矛盾關系,只有在碰撞中才能求得更好的發展,兩者是相互依存的。通過在現代建筑創作中增添文化的表達,不失為最好的表達方式,既符合現代建筑的發展趨勢,又闡述了地域建筑的文化表達。地方主義建筑不等于地方傳統建筑的仿古、復舊,地方主義依然是現代建筑的組成部分,在功能上、構造上都遵循現代的標準和需求,僅僅在形式上部分吸收傳統。隨著城市空間開發的商業化和開發主體的多元化,如何在快速而無序的建設狀態下保持城市原有肌理的延續性,是建筑師在建筑創作過程中地域文化表達的關鍵所在。
三、長沙市居住建筑分析
選擇居住建筑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主要原因在于:
(1)在城市開發建設中,居住區開發所占比重最大。
(2)居住區與城市居民聯系最為密切,最易受市民關注。
(3)居住用地在城市建設用地中占有22%-32%的比例,是城市整體形象的主要構成部分。
1.長沙市居住建筑概況
長沙作為省會城市,居住小區開發規模大,速度快,檔次高。近年來吸引了國內外眾多房產公司、建筑設計公司進行建筑創作實踐,城市空間中建筑風格也越來越多樣化、異質化。通過對長沙市居住建筑風格資料的搜集、統計、分析。
2、組合風格即為本文提及的建筑現代性與文化結合表達風格。
通過上表可以看出,長沙市居住建筑風格以現代簡約風格為主,占整個市區的84.4%;其次依次是組合風格、歐陸風格、古典風格,分別占11.7%、3.3%、0.6%.長沙市居住建筑更多的是注重現代性,其次是現代與傳統的結合。下面選擇長沙為數不多的歷史古典建筑實例探討居住小區的建筑風格。
注冊建筑師考試輔導權威名師團隊 助你通關! 咨詢:010-51268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