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時政熱點:宏調政策不意味著轉型
來源:發布時間:2011-11-03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背景材料】
溫家寶總理在天津調研時指出,要把握好宏觀經濟政策的力度、節奏和重點,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保持貨幣信貸總量的合理增長,優化融資結構,提高金融服務水平。要完善財稅政策,大力推進結構性減稅。
【相關評論】
當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強,金融危機余威尚在,歐債危機持續發酵,歐元區國家以及歐盟解決歐債危機的措施遲遲達不成協議。美國經濟持續低迷,失業率居高不下,消費復蘇乏力。世界兩大經濟體狀況如此糟糕,對全球經濟特別是新興市場體國家影響是巨大的。
【熱點評述】
全球經濟不振,中國經濟受到影響。中國經濟受到全球經濟不振影響,加上自身轉型和自我調控要求,已經連續三個季度回 調。運行中一些問題也較為突出:宏觀經濟環境面臨“控通脹”和“穩增長”兩難問題。微觀上物價上漲壓力較大,資金供應比較緊張,出口增幅有所回落,中小企 業經濟困難加大,金融市場民間借貸潛伏風險,實體實業面臨不景氣之憂。
宏觀調控政策面臨“兩難”嚴峻挑戰。“控通脹”要求實施從緊的宏觀調控,而“穩增長”又要求實施適度寬松的宏觀調 控,在這其中,貨幣政策的取向尤其關鍵。目前,種種跡象表明,我國宏觀經濟面有超出主動調控、經濟轉型把控之外而出現下滑的苗頭。與此同時,物價已經連續 兩個月出現回落,10月份可能會繼續走低。在這種情況下,對“宏觀經濟政策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這是及時且正確的。
宏觀經濟政策應該切實發揮好財稅政策的作用。對總理提出的“完善財稅政策,大力推進結構性減稅”要求,各地方各部門 關鍵在于抓落實。針對實體經濟、針對拉動居民消費的一攬子結構性減稅措施應盡早出臺。通過適度的減稅降費措施,一方面能夠刺激實體實業經濟發展,另一方面 減少了商品中的稅費剛性成本,降低了物價,減輕了通脹壓力。這是應對“控通脹”和“穩增長”兩難問題的關鍵性措施。
【一句話點評】
宏觀經濟政策要克服一刀切的痼疾,必須堅決做到區別對待、有保有壓。這才能從容應對“控通脹”和“穩增長”的兩難問題。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