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熱點:“萬億俱樂部”擴容民生跟上了嗎
來源:中公教育發布時間:2011-11-02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萬億俱樂部”繼續擴容,僅2011年前三季度我國就有14個省份GDP超過萬億元。此前,2009年我國有14個省份GDP突破1萬億元,2010年萬億俱樂部更是擴大至17個省份(11月1日 新華網)。
根據各地公布的前三季度經濟數字,目前還有6家省市自治區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在7000億到8000億之間,據推算這六家省市自治區2011年的經濟總量進入萬億,將不會有懸念。另有云南、吉林也預備爭取進入萬億俱樂部,兩地也將今年GDP達到萬億的規模,作為全年的增長目標。也就是說,如果不出大的意外,2011年中國萬億元GDP省份將由2010年的17個擴容到22個。從各省GDP增速來看,29個省區市有27個GDP增速達到兩位數,其中有28個省份增速超過全國增速。
GDP即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我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必須保持國內生產總值有一個快速增長,才能支撐起龐大的就業需求,才能增加財政收入和百姓收入。長期以來,我國以大幅增加GDP總量為發展目的,符合基本國情。應該說,正是GDP總量的大幅快速增長才使得中國經濟實力顯著提高,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但也必須認識到,GDP統計數據本身也有一定的缺陷和偏差,主要表現在:使GDP增長的原因不僅是正面因素,如社會的進步,科技發展,生產要素投入的增加,促進了生產的發展,使GDP增長;而且也有為消除負面影響而進行的生產活動,也可以促進GDP的增加。GDP沒有將正面的建設性和負面的破壞性活動區別開來,忽略了自然資源方面出現的稀缺,而這已經危及經濟可持續發展所需維持的生產力水平。
同時,必須深刻認識到,已出現了唯GDP論、以GDP增長論英雄、將GDP增速和總量作為衡量地方政府和領導干部的主要政績的現象。結果表現為:一是為增加GDP為增加GDP,而不管這種GDP增加的代價有多大,比如破壞環境、浪費資源能源等;二是不管GDP的含金量高不高、效益好不好,只要GDP總量數據,不要科學發展;三是GDP總量增長了,但光鮮數據背后卻既不能增加百姓收入,又不能帶動就業提升。當然,也不排除個別地方政府為了GDP數據而虛報虛增等弄虛作假行為。
此外,需要思考問題的是,萬億GDP省份猛增,而民生投入、改善民生項目建設增加多少,效果如何?一些省份雖然GDP總量數據大增,但是,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卻捉襟見肘,沒有錢投入;關系百姓最低生存生活的社會保障工程建設卻因無資金而遲遲不見進展。一些省份GDP總量雖然大增,但是,沒有了新鮮的空氣、潔凈的飲水、安全的食品環境,百姓身心健康受到很大威脅。如果GDP總量大增是依靠對資源能源粗放式、竭澤而漁式開采推進的,不惜造成極大浪費,那么這完全是“吃著祖宗飯、砸著子孫碗”。
不可否認,縱觀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的發展史,都不可避免的經歷了這個階段。然而,中國作為后起之秀,理應避免走別人已經走過的彎路。具體一點,不是說不應該重視發展GDP,而是說要GDP的科學增長,要讓GDP增加的正面因素最大化、負面影響最小化,要讓GDP含金量越來越高,我們需要能夠帶動就業、提高百姓收入、改善民生的GDP增長增速。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