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成考高起點語文預測試題及答案七
來源:育路成人高考發布時間:2011-10-13
二、文言文閱讀(每題3分,共15分)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1、從本段看,秦“小則獲邑,大則得城”的原因是 ( )
A.秦借口聯盟而向六國索取
B.秦國為擴展疆域而加強了外交攻勢
C.六國屈從于暴秦的強大武力
D.六國因為戰敗而送給秦國
2、“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在文中的意思是 ( )
A.那些自行滅亡的諸侯,和戰敗滅亡的諸侯相比
B.諸侯白白丟掉的土地,和戰敗喪失的土地相比
C.諸侯白白丟掉的土地和戰敗喪失的土地加在一起
D.那些自行滅亡的諸侯與戰敗滅亡的諸侯加在一起
3、聯系上下文,作者強調“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意在說明( )
A.先輩創業艱難,國土逐漸增多
B.先輩創業艱難,后人守業維艱
C.先輩創業艱難,成就功業有限
D.先輩創業艱難,后人本應珍惜
4、下列句子,最能說明“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的原因的一句是( )
A.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B.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C.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D.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5、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
三、現代文閱讀 (每題3分,共30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問題。
戒“浮”
①所謂“浮”就是浮躁,浮華,不踏實。
②在實際工作中,常見有些領導喜歡唯上而怨下,缺乏深入基層、深入實際辦實事的作風,或者習慣于聽匯報、看材料、要報表、架勢很大,收效甚微;或者搞浮光掠影、走馬觀花的所謂調查研究,形式上熱熱鬧鬧,實際上不解決問題。正經事沒辦成幾件,表功材料寫了不少,對于這種華而不實善作表面文章的作風,人稱浮華。
③改革開放以來,各個方面各個部分都急于大展宏圖,這本來是一種好現象,但是有些人急功近利,熱衷趕潮,辦事欠考慮,決策欠論證,都想有作為,又都不能為。對于這種心態,人稱浮躁。
④在新舊交替的大變革時期,每個人的心態都需要調整,都在調整,在調整中出現暫時的浮躁是難免的,但這種浮躁( )長期存在( )會影響到事業的發展。
⑤戒“浮”應知“浮”之危害。因“浮”誤國的先例古已有之,從紙上談兵的趙括,到言過其實的馬謖,其悲劇都是太浮,天馬行空,好大喜功,手上無能,腳下浮空。古人說:“浮躁一分,到處便招憂悔:因循二字,從來誤盡英雄。”是為至誠告誡。我們面臨的形勢是,各行各業的競爭,國內國外的競爭,需要步步踏實,一步踩空就要跌跤,吃敗仗。
⑥戒“浮”,應該戒“私”,就是要排除私心雜念,真正做到榮辱不驚。( )榮辱不驚,( )可能有平靜的心態,冷靜地分析思考問題,沉下心來解決問題。靜下來,沉下來,深入到基層,是需要一番修煉的,這要有清醒的政治頭腦,這要講政治、講學習、而其核心則是戒“私”,就是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⑦“浮”的反義是“實”,最有力量地戒“浮”就是要實踐、實干、實干才能興邦。鄧小平同志多次強調“少說空話,多干實事”,就是要各級領導干部戒浮躁、浮華,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工作。
⑧我們的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就有以( )建功立業( )的人。古代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林則徐一生勤奮,事必“躬自微察”、從不“袖手枯坐”的故事,已經( )。如今我們的許多干部,例如孔繁森、李潤五等不務虛名、甘做實事的先進事跡也已( ),他們都是令人尊敬的實干家,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業內名師團隊,班主任一對一服務,全面覆蓋考點,一次考試,保上名校。 !
更多成考相關內容
熱 2013成人高考高起點英語關鍵句型匯總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匯總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八)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七)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六)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五)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四)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