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貨運代理考試(案例)試題精選(一)
來源:同考網發布時間:2011-10-09
案例一
我某進出口公司于1997年8月5日向外商甲發盤并限其8日復到我方。外商于6日上午10時向當地郵局交發關于接受我方發盤的電報。但由于當地郵局工人罷工,該電報在傳遞途中延誤到12日才送達我方。我進出口公司認為對方答復逾期,未予置理。并將貨物以較高價格售予外商B.8月14日,外商A來電稱:信用證已經開出,要求我方盡早出運貨物。我方立即復電A,聲明接受到達過晚,雙方并不存在合同關系。隨雙方限于爭執。
問題: 根據《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的有關規定,分析雙方孰是孰非?并說明理由。
案例二
某公司以CIF鹿特丹與外商成交一批貨物,按發票金額110%投保一切險及戰爭險。買賣合同中的支付條款規定為“Payment by L/C”。國外來證條款中有如下文句“Payment under this credit will be made by us only after arrival of goods at Rotterdam.”(該證項下的款項的貨到鹿特丹后由我行支付)。受益人在審證時未發現,因此,未請對方修改。我外貿公司在交單結匯時,議付行也未提出異議。不幸60%貨物在途中被大火燒毀,船到目的港后開征行拒付全部貨款。
問題: (1)開證行拒付是否合理?為什么?
(2)本案有何教訓可以吸取?
案例三
一家銀行為從某港裝運的貨物給發貨人開立了一份不可撤消信用證,列明按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