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成考專起點政治必看馬哲論述題七
來源:育路成人高考發布時間:2011-09-28
2011成人高考專起點政治輔導資料
1、運用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辯證關系的原理,說明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含義:經濟基礎是指一定社會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上層建筑是指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設施和社會意識形態。
(2)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
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產生,是上層建筑的根源;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上層建筑的性質,有什么性質的經濟基礎就有什么性質的上層建筑;經濟基礎的變化發展決定上層建筑的變化發展的方向。
②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這種反作用集中表現在為自己的經濟基礎服務:在服務方向上,促進自己經濟基礎的形成,鞏固和發展;在服務形式上,通過對社會生活的控制和影響,使自己的經濟基礎得到鞏固和發展;在服務效果上,上層建筑反作用的性質取決于經濟基礎的性質,而對社會和生產力起促進或阻礙作用。
(3)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
①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是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鞏固、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基礎決定的,這就決定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包括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等等。
②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對鞏固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基礎的重要反作用主要是:
其一,通過教育,抵制種種剝削階級思想的侵襲,防止損害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種種社會丑惡現象的蔓延。
其二,通過教育,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其三,通過教育,提高干部和群眾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水平,反腐倡廉,增強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和鞏固、完善、發展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的自覺性,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2、運用上層建筑必須適合經濟基礎發展要求的規律,說明我國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
(1)上層建筑必須適合經濟基礎發展要求的規律,包括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運動三項內容。根據這一規律,當上層建筑不適合經濟基礎的發展要求、不能很好地為經濟基礎服務時,就要對它進行改革。
(2)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前,上層建筑(特別是政治體制)既有與經濟基礎相適應的一面,又有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不能很好地為經濟基礎服務的一面。我國原有的政治體制存在的主要弊端是:
①黨政不分,既影響政府職能的發揮,又影響黨對大政方針的領導和自身的建設;
②機構臃腫,層次重疊,職責不清,辦事效率低;
③干部制度不健全,在干部的選拔、考核、任免、獎懲上沒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不能促使干部盡職盡責地為人民服務;
④法制不完備,無法可依、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嚴重存在;
⑤權力過分集中,社會主義民主發揚不夠充分,人民群眾不能對政府各部門及成員進行有效監督;等等。
(3)必須通過政治體制改革,革除這些弊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長遠目標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備、富有效率、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政治體制。
3、試述“生產標準”的理論內涵及其意義。
(1)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而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又是以生產力的發展為最終原因的。社會發展過程首先是生產力的發展引起生產關系發生相應的變革,從而使整個生產方式得到更新,在此基礎上,上層建筑乃至整個社會形態以及全部社會生活都或遲或早發生相應的變革,社會進入更高級的發展階段。因此,社會關系的基本面貌和歷史發展的進程,從根本上說,是由生產力及其發展決定的。
(2)生產力的發展既是社會進步的根本內容,也是衡量社會進步的根本尺度。社會進步的基礎歸根結底在于社會物質生活過程,在于生產力的發展,因而生產力的實際發展水平及其滿足社會需要的實際程度,既是社會進步的根本內容,也是衡量社會進步的根本尺度。
(3)所謂“生產力標準”就是強調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因而也是判斷我們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標準。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第一、它既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也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它明確告訴我們,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第二、它符合中國國情,特別是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的實際狀況。據此,我們黨自改革開放以來明確提出并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堅定地將發展生產力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第三、它體現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我們解放思想、大膽探索、排除干擾、堅定不移地促進生產力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
4、試述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及其重要意義。
(1)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是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理論基礎,其基本內容是: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2)群眾觀點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觀點,基本內容是: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群眾觀點是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群眾史觀的貫徹和體現。
(3)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路線,基本內容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切為了群眾”,這是無產階級政黨一切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和歸宿:“一切依靠群眾”,這是無產階級政黨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是無產階級政黨基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群眾路線既是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群眾史觀的貫徹和體現,又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原理的運用。
(4)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具有重大意義。
①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實現黨的正確領導的根本前提。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我們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才能轉化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為,實現黨的正確領導。
②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才能密切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克服官僚主義和各種腐敗現象,從而使黨的事業真正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③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才能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從而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2011成人高考考試在即,為方便考生做好最后的沖刺復習,相關推薦閱讀:
業內名師團隊,班主任一對一服務,全面覆蓋考點,一次考試,保上名校。 !
更多成考相關內容
熱 2013成人高考高起點英語關鍵句型匯總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匯總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八)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七)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六)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五)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四)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