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成考高起點語文真題解析(試卷四)
來源:發布時間:2011-06-15
四、(25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題。
衛懿公好禽,見觝①牛而悅之,祿其牧人如中士。寧子誎曰:“不可。牛之用在耕,不在觝.觗其牛,耕必廢。耕,國之本也,其可廢乎?臣聞之,君人者不以欲妨民。”弗聽。于是衛牛之觝者,賈十倍于耕牛,牧牛者皆耕而教觝,農官強能禁。邶②有馬,生駒不能則善鳴,公又悅而納諸廄。寧子曰:“是妖也,君不司,國必亡。夫馬,齊力者也;鳴,非其事也。邦君為天牧民,設官分職,以任其事,廢事失職,闕③有常刑,故非事之事,君不舉焉,杜其源也。妖之興也,人實召之,自今以往,衛國必不多不耕之夫,不織之婦矣。君必悔之。”又弗聽,明年,狄④伐衛,衛侯將登車,而和御失其轡;將戰,士皆不能執弓矢,遂敗于滎澤,滅懿公。
「注」①觝(dǐ:碰撞,相觸。②邶(bèi):周代諸侯國,在今河南湯陰縣南。③闕(jué):猶“乃”。④狄(dí):我國古代北方民族名。
16、把文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正確答案:寧子勸諫說:“不能這樣,牛的用途在耕田,不在能頂角,讓那些牛都去頂角,耕地就必然荒廢。農耕是國家的根本,怎么可以荒廢呢?我聽說有這樣的話:作為君王的人不應該因個人的愛好妨礙百姓。”衛懿公不聽從。
名師解析:寧子的這段話實際上說出了,牛和農耕的關系,二者與君王的關系,即君王不能只憑個人的愛好做事而動搖國家的根本。
17、春秋時期,耕戰是立國之本。從全文看衛懿公的私欲給衛國帶來了怎樣的后果?(用文中語句作答)(6分)
正確答案:牧牛者皆釋耕而教觗 士皆不能執弓矢
名師解析:牛的天職在于耕田,衛國放牛的人放棄了農耕卻去訓練牛抵角,士兵的天職在于打仗,衛國士兵卻都不能挽弓射箭,如果人人都不司其職棄本逐末,只能導致民窮國危的后果。因此,應選擇上面兩項。
18、衛懿公的滅亡具有怎樣的歷史教訓?(用文中語句作答)(4分)
正確答案:君人者不以欲妨民 非事之事,君不舉焉,杜其源也
名師解析:該典故告訴我們物盡其用,人盡其才,使物和人都應盡所長,避其所短,也就是文中所說的,做君主的不因自己的私欲妨礙百姓,從根本上杜絕廢事失職現象的發生。否則,必然天下大亂,陷民于水深火熱之中,。
P16-P18題-P18題點評:這篇文章講了,如果物非盡其用,人非盡其才,不司其職,棄本逐末,只能導致民窮國危的后果的事例。就難易程度來說,與2009年的考題相比,難度有所降低,首先,2009年的考題為議論文,今年的考題為記敘文,比較好懂。然后,三個試題也較容易,P16題今年只考翻譯,比去年少了一問;P17題和P18題兩道題相比較,P18題稍難一些。但只要求找出原文即可。因此,今年的考生還是很幸運的。
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19-20題。
春日
汪藻
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云將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鏡,人影渡傍鷗不驚。
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
茅茨煙暝客衣濕,破夢午雞啼一聲。
「注」茅茨:茅草屋頂。煙暝:煙雨迷蒙。
19、這首詩寫了一個多雨的“春日”,作者是用哪些典型景物來表現的?(4分)
正確答案:浮云帶雨,田水如鏡,客衣沾濕。
名師解析:此題重點問的是多雨的“春日” 的典型景物,它的題眼是“多雨”,就要找到與之有關的句子,我們找到的句子是:“處處浮云將雨行”,“野田春水碧于鏡”和“茅茨煙暝客衣濕”,然后概括寫出來即為答案。
20、詩的第三聯在寫景上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描繪了怎樣的情景?(5分)
正確答案:擬人 寫出了籬邊桃花將開未開的情態
名師解析:詩的第三聯寫籬笆外探頭伸出了將開未開的桃花,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是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桃花寫的具有了人的動感。只要答出這點即可。
名師點評:這是一首宋詩,主要寫春無十日晴,處處浮云,春雨連綿。但田野碧綠,鷗鳥悠閑,桃花出籬笑,過午雞鳴的美景,比較2009年的考題,難度略有降低,考生大多能讀懂詩意,答題的準確率也應比09年高。
業內名師團隊,班主任一對一服務,全面覆蓋考點,一次考試,保上名校。 !
更多成考相關內容
熱 2013成人高考高起點英語關鍵句型匯總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匯總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八)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七)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六)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五)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四)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