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咨詢師考試政策與法規真題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9-05
1.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要求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 )。
A.首要任務
B.中心任務
C.出發點和落腳點
D.衡量標準和決策依據
2.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需要處理好( )的關系。
A.加速工業化、城鎮化與資源利用
B.加速現代化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
C.速度、質量和效益
D.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
3.科技、人才和教育,三者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的地位可以表述為( )。
A.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礎
B.科技是核心,人才是關鍵,教育是基礎
C.科技是核心,人才是基礎,教育是關鍵
D.科技是基礎,人才是核心,教育是關鍵
4.關于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關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改革是前提,發展是動力,穩定是目的
B.改革是動力,發展是基礎,穩定是條件
C.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穩定是前提
D.改革是條件,發展是目的,穩定是基礎
5.在衡量一個國家產出水平的諸多指標中,目前最通行的指標是( )。
A.國內生產總值
B.國民生產總值
C.工農業總產值
D.國民收入
6.失業率是指失業人口占( )的比率。
A.總人口
B.總成年人口
C.總勞動力人口
D.總適齡人口
7.按生產法統計GDP,是指對一個國家或地區( )進行加總。
A.所有常住單位一定時期內的營業收入
B.所有常住單位一定時期內的增加值
C.所有個人和部門在一定時期內購買最終產品和勞務的支出
D.所有生產要素的收入
8.衡量經濟體所生產的所有物品和勞務階格變動的指數是( )。
A.消費物價指數(CPI)
B.GDP平減指數
C.生產價格指數(PPI)
D.核心價格指數
9.按照最終用途,總供給可分為( )。
A.產品供給和服務供給
B.消費品供給和投資品供給
C.國內供給和國外供給
D.潛在供給和真實供給
10.公共物品的特征是( )。
A.非排他性和競爭性
B.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
C.排他性和非競爭性
D.排他性和競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