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眼看待大學生做“公務員升遷規劃”
來源:華聲在線發布時間:2011-07-2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日前,筆者在網上看到一個大一學生給自己做的一個生涯規劃,名曰“公務員職業生涯規劃”,其目標如下: 短期目標:大二:學習不落下,參加更多的社會實踐,英語六級要過,人力資源管理師證拿到;大三:進一步學習專業課,開始準備公務員所需要的東西,積累進入社會的經驗,當然前者是重點;大四:積極備考公務員,并且做好實習工作,出色完成畢業論文,做好兩手準備。不能因為公務員沒有考上,工作也做不好。長期目標:公務員總是要考過去的,即使先工作了或是中途考研去了,也要繼續。我的目標不是很宏偉,工作五年內要有升職,工作十年內要做到縣處級副職,二十年內至少要做到廳局級副職。
當下社會,參加公務員招考幾乎是所有大學生不二的選擇,即便是那些研究生、博士生之類的也會返回頭來試走一下“公考”路。但從剛以進入大學開始,就把自己將來自己的升遷路線定得如此詳細的規劃,的確還是第一次看到。跟博友孫曉波近日所發帖子《一位年輕公務員的“升官規劃”讓人感嘆!》中的那位公務員相比,這位大學生的“公務員職業生涯規劃”顯然是超前了一些、更加細致了一些。
應該說,在這個“職業生涯規劃”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的年代里,幾乎每個人都會都自己的將來做出一個設想,定出一個規劃,從而在既定的目標當中奔波攀爬。既然,生活在底層的人會夢想著做藍領、白領,白手起家的人會夢想掙到一百萬、一千萬,那么立志做公務員的人為何就不能為自己的升遷而定出一個規劃,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呢?
與孫曉波老弟的“感嘆”不同,筆者倒認為年輕公務員為自己定出一個“升遷規劃”并無不可,而且這基本也是一種生活常態。我們常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們也說,要想干成更大的事情,就必須登上更高的山頭。對于公務員來說,他們唯一的道路,就是不斷地升遷。因為“升遷”體現著能力,體現著價值。
當然,我們絕不否認公務員服務于人民的本質,也著實希望大多的公務員都能真正地做到時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為廣大群眾多辦實事、多辦好事。但“升官”就一定意味著與“做事”相悖而行了嗎?――公務員能不能升遷,該不該升遷,升遷到什么樣的職位,這都是需要諸多的考核和嚴格的程序的,更何況現今群眾意見在干部的任用提拔所占的比重愈來愈大,因而大凡是想“升官”者,則必然要先做一個“做事”者。
的確,公務員隊伍當中也確實存在著一些為升官而升官者。他們為了能夠獲得一個職位的升遷而專攻厚黑學、處世學等,變得圓滑、沉府、投機,專行逢迎阿諛之事,專修權術、晉升之功,就是不好好做事,甚至視人民為草芥。但事實卻證明,這些人未必都是“規劃”的實現者,相反大多還都成為了“升遷”的失落者。
好不好,讓群眾去說;行不行,讓群眾來評判。在干部選拔任用越來越重視群眾監督和群眾評議的今天,任何一個只注重“升遷”目標而忽視“做事”規劃的人,都是不可能獲得一個好的職位的。所以,但凡是能把“升遷規劃”當回事的人,應該也都從心底做好了“做事規劃”的!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