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公務員一個“支點” 上海試點公務員聘任制
來源:人民網發布時間:2011-06-30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當下,若論求職,恐怕少有人不想進公務員隊伍了。確實,一旦成為公務員,許多生計之事都不用太操心了:收入隨著國家的工資調整“水漲船高”;各項福利待遇樣樣不少。
公務員的“鐵飯碗”屬性,正是帶來各種“機關病”的重要原因:不思進取,得過且過,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甚至“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如此,一些機關效率低下也就不足為怪了!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一支高效的公務員隊伍。而要保證公務員隊伍的高效,就不能干好干壞一個樣,就必須有一套獎勤罰懶、獎優罰劣的機制。一句話,也就是讓每個人都有壓力。只有有了壓力,工作才有動力。
日前,上海浦東新區在全國率先試點聘任制公務員。此舉,正是讓公務員隊伍“動”起來的有益嘗試。
“動”的原因,是此次在用人體制上實現了兩項重大突破,一是實行了合同制管理;二是實行協議工資制度。聘任的公務員不執行有關公務員職務任免規定,不再有科、處、局等職級。在薪酬待遇方面,也不執行公務員工資、福利、保險等規定,而是由新區政府參照市場同類崗位同類人員的薪酬水平,并兼顧政府機關的實際情況,通過雙方協商確定。
實行合同制管理,這就是明確告訴你,你端的飯碗已“鐵”性盡失――聘任期結束后,能否續簽,得看你的業績了。如果你尸位素餐,那么不客氣,你只好卷鋪蓋走人了。
薪酬參照市場且通過雙方協商確定,也就是說:這里沒有局長、處長。你呢,目光不用整日在官位上打轉,有多大本事拿多少錢。逼迫你去提高技能,挖掘潛能。
盡管目前這種聘任制還只是個試點,但它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對于我們現行的公務員制度來說,它是一個治昏驅庸的支點,會撬動整個公務員隊伍改革的步伐――那些平素悠悠優游慣了的人,恐怕都得悚然捫心:如果不改弦更張拿出點真本事來,只怕是混不下去了。
試想,在我們公務員隊伍這個大的架構中,如果每個分子都積極行動了起來,都發揮出了最佳效能,那么我們政府的運轉效率又會怎樣?
不過,在浦東新區的這次試點中,有些措施恐怕還有商榷的余地:譬如,要求聘用人員“必須具有相關行業7年以上工作經驗,且包括2年以上管理工作經驗,最好具有正規歐美、日本學校研究生學歷以及海外知名金融機構工作背景”。
這讓人不由疑惑:試行聘任制不就是為了不拘一格降人才嘛,為什么工作經驗的最低年限就不能是6年、5年或8年?制定如此的框框是不是有些刻板?再說,是否有必要如此強調海外留學背景?
當然,這只是制度在試行過程中的枝節問題。相信有關部門會不斷完善的。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