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行測:南澳Ⅰ號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6-24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時事回顧】“南澳Ⅰ號”沉船位于汕頭市南澳縣東南三點金海域的烏嶼和半潮礁之間。2007年5月因南澳縣漁民的生產活動發現沉船遺址的準確位置,從出水文物初步推測為明代晚期。“南澳Ⅰ號”水下考古項目由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共同實施。2010年5月,“南澳Ⅰ號”水下考古工作重點從外圍和表面散落文物的采集轉向沉船區域內沉船船體及船載文物的發掘。至5月9日,采集出水的完整或者可復原文物已達1000余件,出水文物主要類型仍然是外銷瓷器青花瓷大盤、碗、缽、杯、罐、瓶等,此外還有釉陶罐、鐵鍋及銅板等。
【出題角度】政治、經濟、歷史、科技、文化
1. 政治
【例1】“南澳Ⅰ號”考古項目的持續進行,是保護我國海底文物資源的有效途徑,是我國利用海洋的方式之一,是行使我國的( )
A. 領海主權權利 B. 開發專屬經濟區的權利
C. 爭奪公海資源 D. 外交權
【解析】“南澳Ⅰ號”位于我國的南海海域,南海領土爭端是我國同東南亞國家之間存在的核心問題之一,對南海海底文物的保護也有利于維護我國的領土主權,故選A。
2. 經濟
【例2】以下特區城市與“南澳Ⅰ號”考古項目所在地不屬于同一省份的是( )
A. 廣州 B. 深圳
C. 珠海 D. 廈門
【解析】圍繞汕頭經濟特區,可以出各種類型的題目,例題是地理與經濟題目的結合,顯然在最初設立的經濟特區中,廈門同汕頭等地不同,廈門是福建省的城市,而A選項中的廣州不是經濟特區,所以本題選D。
3. 歷史
【例3】“南澳Ⅰ號”是明代古沉船,明代中國海洋遠航發展到世界領先的水平,曾經六下西洋的中國古代航海家是( )
A. 鄭成功 B. 鄭和
C. 戚繼光 D. 海瑞
【解析】有關古代中國航海事業的發展,是圍繞“南澳Ⅰ號”的重要歷史問題。題中A選項的鄭成功是明末清初人,從荷蘭人手中收復了臺灣;C選項的戚繼光是明代著名的抗倭將領;D選項的海瑞則是明朝著名的官員,六下西洋的是鄭和,故本題選B。
4. 科技
【例4】“南澳Ⅰ號”上發掘了大量的青花瓷,青花瓷的“青”是來源于( )的原料。
A. 銅礦 B. 鐵礦
C. 鈷礦 D. 鉛礦
【解析】青花瓷是中國古代瓷器的著名種類,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所以本題選C。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