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生下跪 是考生膝太軟還是現實太無奈
來源:信息時報發布時間:2011-05-3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又見考生下跪了,這一次發生在廣州。日前,2011年度廣州市公務員招錄考試舉行,4萬多名考生爭奪809個職位,競爭比例為50.9∶1。一位參加考試的網友通過微博爆料,考試時間結束,一女生還在作答,監考老師稱不收其試卷,女生痛哭下跪,哭求收卷。
每當看到這樣的新聞都讓人五味雜陳,因為那一跪已經讓尊嚴隨風飄遠。遺憾的是,這種自棄尊嚴的事接二連三。年初,一位36歲的大齡西安女考生,因沒帶身份證,在考研考場兩次下跪求考;3月,溫州市公務員考試平陽縣考場上,一位女生只為多考一分鐘,除了“跪考”,還給監考老師下跪哀求收卷……
刺人眼球的消息總會招來批評的聲音,譬如平陽考場的一幕,被指責為考生是在向公務員崗位下跪,是為了公務員的待遇而放棄尊嚴。照此邏輯,廣州的這位考生依然是“勢利”的,說得再危言聳聽一點是:今天可以通過下跪換分數,他日就可能精神下跪換物質,讓這樣的人進入公務員隊伍很危險。
不能說這種闡釋的邏輯沒有道理,但是,考公務員下跪是為了能夠看得見的“功利”,那么考研下跪作何解釋呢?一個再樸素不過的道理是,誰都愿意尊嚴體面地生活和工作,但前提是環境能夠允許他維護尊嚴和體面。去年《人民日報》的文章指出,當前弱勢群體的生存狀態是權利表達不暢、發展機會太少。這一點在就業過程中,以“關系”、“背景”、“人脈”的作用日趨加強,以“沒關系找不到好工作”甚至“畢業即失業”的現象,冰火兩重天地表現出來。
雖然下跪的考生違反了考試制度,甚至表現出極端的一面,但不能否認這些都是只能寄望于考試來改變生活的群體,他們或許沒有其它任何渠道扭轉窘境,通過考試取得錄用或錄取資格,是唯一的出路。長期的權利表達不暢,權利觀念和意識已經淡漠,在難得一現的發展機會面前,下跪就成了可能。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日網帖曝出“60來位溫州市交通系統干部家屬被‘內部招聘’,打造溫州‘世襲局’”,溫州方面有關人員承認,近年進入溫州公路管理處的有15人確系交通系統領導直系親屬,而且存在“蘿卜招聘”現象。試想,這些領導的直系親屬,會在招考中為了延遲一分鐘交卷而下跪嗎?不會。因為他們的發展機會實在太多了,多得擠占了其他公平競爭者的機會;他們的權利表達太飽滿了,飽滿得如同注射了“膨大劑”。
這就是現實,現實讓少數人在發展中如魚得水、猶有神助,也讓一部分人為了突破逼仄的空間,獲得和別人一起喝咖啡的希望,而不得不放棄眼下的尊嚴“委曲求全”。當然,這種無視規則而又自我矮化的行為不可取,但無奈的現實讓考生膝蓋變軟,也是我們不可回避的問題。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