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心理咨詢師考試輔導:心理學學習要點3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4-12

    網校為了廣大學員能夠順利通過2011年心理咨詢師考試。特意整理了2011年心理咨詢師有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廣大學員有效的復習。

    廣義的心理發展包含心理的種系發展、心理的種族發展、個體的心理發展。更多盡在考試大心理咨詢師站!

    心理發展的基本性質包括心理發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順序性、心理發展的不平衡性、普遍性和差異性、心理發展過程中增長和衰退的辯證統一。

    發展心理學的研究任務包括提示各年齡階段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征、闡明各種心理機能的發展進程和特征、探討心理發展的內在機制、研究心理發展的基本原理。

    心理發展的基本原理包括遺傳和環境的關系、連續性和階段性的關系、發展內在動力和外在動力的關系、不同心理能是否存在關鍵期。

    橫斷研究的優點在于可以同時研究較大樣本、可以在短時間內取得大量資料、可以使研究工作降低成本。

    橫斷研究的缺點在于難以得出個體心理連續變化的過程、難以了解心理變化中各事件的因果關系、研究結果中出現的組間差異可能有不屬于心理發展的因素。

    縱向研究的優點在于便于了解個體心理發展連續變化的過程、便于揭示量變、質變現象,了解心理發展過程中比較穩定和比較迅速的變化時期、比較容易發現心理發展中各事發件之間的因果關系。

    縱向研究的缺點在于樣本少而且在追蹤過程中容易流失樣本、由于時間較長,會因環境變遷而出現某些新的變量、同一測量方法反復應用會導致重復效應、成本較高,耗費人力和時間。

    遺傳決定論的觀點包括心理發展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心理發展的過程是遺傳素質的自然顯現過程。

    環境只能促進或延緩遺傳素質的自我顯現而已。

    環境決定論的觀點包括否認遺傳在心理發展中的作用、強調環境或教育在心理發展中的作用、心理發展是由環境因素決定的。

    下列觀點中屬于二因素論的有遺傳與環境在心理發展中的作用可以相加、遺傳與環境在心理發展中的作用可以相乘、遺傳與環境在心理發展中是各自發揮作用的。

    在遺傳和環境的關系上掛二因素論的代表人物是施太倫、吳偉士。

    下列觀點中屬于相互作用論的有在心理發展中,遺傳與環境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系。遺傳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受到個體主觀能動性的影響。

    圖式從低級向高級發展是通過同化、順應兩種形式進行的。

    下列階段中屬于皮亞杰劃分的兒童心理發展階段的有前運算階段、后運算階段。

    處于前運算階段的兒童具有泛靈論、自我中心的特征。

    自我中心是指認為所有人與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不能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

    處于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具有獲得了守恒概念、思維具有可逆性、可以進行邏輯運算的特征。

    處于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具有憑借演繹推理等形式解決抽象問題。其認知活動達到抽象邏輯思維水平。

    處于他律道德判斷階段的兒童具有進行道德判斷時主要依據行為的特質后果、進行道德判斷時不考慮行為者的主要動機、道德判斷受兒童自身以外的價值標準所支配。

    在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中,三元交互決定論的三元是指環境影響、行為、人的內部因素。

    維果斯基認為低級心理機能轉化到高級心理機能的標志有心時活動的隨意機能、心理活動的抽象概括機能、形成新質的心理結構、心理活動的個性化。

    在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中,相對論者的快樂主義定向階段表現為在進行道德判斷時開始比較行為和個人的關系、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圖和需要。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嬰兒動作的發展始于新生兒的無條件反射、嬰兒動作發展受生物成熟的程序化制約、嬰兒動作發展受環境的影響、沒有動作,嬰兒心理就無從發展。

    嬰兒動作發展對心理發展的意義有動作發展是心理發展的源泉或前提、嬰兒動作是心理發展的外部表現、嬰兒動作發展促進了空間認知的發展、嬰兒動作發展促進了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

    嬰兒動作發展的規律性包括從整體動作向分化動作發展、從不隨意動作向隨意動作發展。

    嬰兒動作發展遵循的原則包括頭尾原則、遠近原則、大小原則。

    嬰兒的主要動作是指手的抓握動作、獨立行走。

    手的抓握動作發展的重點包括五指分化、手眼協調。

    手的抓握動作發展的意義有抓握動作是嬰兒主動探索和認識周圍事物的表現、為知覺發展奠定基礎、開始操作工具,使動作具有間接性。

    獨立行走的意義有嬰兒的軀體移動從被動轉為主動,使活動具有一定的主動性。主動行走可以擴大認知范圍、增加了與周圍人的交往機會。

    習慣化范式包括習慣化、去習慣化。

    嬰兒直覺行動思維的主要特點包括直觀性和行動性、間接性和概括性、缺乏對行動結果的預見性和計劃性、思維的狹隘性。

    言語發展的后天學習理論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納、班杜拉。

    言語發展的后天學習理論的派別有強化說、社會學習說。

    不安全依戀就包括回避型依戀、反抗型依戀。

    哈特(S.Harter)把嬰兒自我意識發展劃分為客體我兩個階段。

    母親教養行為的衡量指標包括反應性、情緒性、社會性刺激。

    象征性游戲的特征有替代物與實物開關有某種相似性、具有想象的特點、具有概括性質。

    游戲對兒童心理發展的意義有促進認知、體現創造性能力、培養健全的人格、增強體質。

    幼兒期語法結構的發展表現為從簡單句發展到復合句、從無修飾句發展到修飾句。

    幼兒期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表現為從對話語向獨白語發展、從情境語向連續語發展。

    幼兒記憶的特點有無意識記占主導地位、形象記憶占主要地位。

    幼兒能運用的記憶策略有視覺復述、特征定位。

    兒童自我控制活動的類型包括運動抑制、情緒抑制、認知活動抑制、延遲滿足。

    幼兒友誼多半建立在地理位置接近、喜愛共同的活動、擁有有趣的玩具的基礎上。

    同伴關系的作用有促進了兒童的社會認知的發展、促進了兒童的社會交往技能的發展、滿足兒童歸屬和愛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培養兒童良好的人格。

    小學生學習興趣的特點有最初的學習興趣是不分化的,以后才逐漸對不同學科內容產生不同的興趣。游戲因素在學習興趣上的作用逐漸降低。

    小學階段的兒童記憶發展的主要特點表現在有意識記超過無意識記并成為記憶的主要方式、意義記憶在記憶活動中逐漸占主導地位、詞的抽象記憶的發展速度逐漸超過形象記憶。

    小學階段的兒童主要的記憶策略有復述、組織。

    下列策略中屬于記憶中的組織策略的有歸類、系列化。

    費拉維爾把記憶的元認知知識分為有關自我的知識、關于記憶任務的知識、關于記憶的策略的知識。

    童年期思維的基本特點有經歷一個思維發展的質變過程、不能擺脫形象性的邏輯思維。

    小學階段的兒童掌握邏輯推理規則表現在類別體系化、序列化。

    童年期自我評價的特點表現為自我評價的獨立性日益增長、自我評價的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自我評價的內容逐漸擴大和深化、自我評價的穩定性逐步增加。

    整體性集合關系期的特點是兒童更注重朋友之間所共有的價值觀、伙伴關系依從性的高峰期、兒童的班級團體意識更強。

    影響兒童選擇朋友的因素有相互接近、行為、品質、學習成績和興趣相近、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慕、人際交往中的協同關系。

    “心理理論”是指兒童對他人心理狀態以及他人行為與其心理狀態的關系的推理或認知、兒童頭腦中形成的一整套理解別人思想、感情和動機的方式。

    青春期心理發展的矛盾性表現有心理上的成人感與半成熟現狀之間的矛盾、心理斷乳與精神依賴之間的矛盾、心理閉銷性與開放性之間的矛盾、成就感與挫折感的交替。

    青春期記憶的主要特點表現為多方面的記憶效果達到個體記憶的最佳時期、有效地運用各種記憶策略、短時記憶容量達到一生中的最高峰。

    青春期思維的特點主要表現為能夠建立假設和檢驗假設、思維形式與思維內容分享。

    自我意識的第二次飛躍主要表現為十分關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緒特征、強烈關注自己的外貌和體征、一系列關于“我”的問題開始反復縈繞于心、重視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業成績。

    青春期的情緒變化特點有不能自我控制情緒的波動、青春期躁動。

    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現形式有硬抵抗、軟抵抗、反抗的遷移。

    形成第二反抗期的原因包括心理原因、生理原因、社會原因。

    青年期的一般特征有生理發和心理發展達到成熟水平、進入成人社會,承擔社會義務、生活空間擴大、開始戀愛、結婚。

    成人思維的特點主要表現為辯證的、相對的、實用性。

    影響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因素有個體成熟因素、社會因素、個人因素。

    影響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心理因素有思維發展的抽象邏輯水平、自我意識的成熟水平、社會性需要和社會化的成熟水平。

    安托露絲提出的“人生護航艦”包括變化婚姻關系、與家庭成員的關系、朋友關系。

    影響青年人工作或職業選擇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教育和智力水平、性別、人格。

    不同專業創造力的最佳年齡表現為自然科學和數學領域的創造力在青年期達到最高峰、人文科學領域的創造高峰在中年期甚至老年期。

    中年期的人格變得較為成熟,具體表現為內省日趨明顯、為人處世日趨圓通。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對于依靠體力和反應速度的工作,中年期的工作績效開始下降、對于依靠認知技能的工作,中年期的工作績效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準。

    中年人與朋友之間關系的特點表現為中年人朋友的數量要少于青年期、朋友之間的親密程度要高于青年期。

    有關老年心理變化的主要觀點有老年喪失期觀、畢生發展觀。

    畢生發展觀認為心理發展貫穿人的一生,老年期也在發展、心理發展總是由生長和衰退兩個方面結合而成的。心理發展有很大的個體可塑性。

    老年期記憶下降是因為記憶加工過程的速度變慢、工作記憶容量變小

糾錯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心理咨詢師考試輔導資料

心理咨詢師考試輔導課程報名入口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 天天爽天天爽夜夜爽国产自己精品 | 亚洲男人的天堂色偷免费 | 久久免费视频观看网站 | 日本韩国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人成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