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幾點思考(評改)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3-1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國務院從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戰略高度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舉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是,城鄉差距擴大、農村生活艱苦、農民收入偏低的現象依然存在,而且在個別地方、個別農村,出現了農民返貧的苗頭。
“三農”問題成為痼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農村投入少。長期以來,農業扮演的重要角色就是支持工業。二是產業化水平低。農業生產水平不高,多數地區仍然停留在自給自足的狀態,與市場脫節嚴重,不能適應市場要求。三是技術含量不高。依靠科技發展農業的意識不強,欠缺病蟲防治知識,搞農業生產憑經驗、吃老本,甚至帶有刀耕火種的痕跡。四是農業發展的機制體制不健全。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少,覆蓋面小,不能很好地引領農民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把握好方向。
解決好“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眼:
(一)強化知識培訓,培育新型農民。利用“三下鄉”、“勞動力轉移培訓”等形式,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知識培訓,重點傳授致富快、容易學的農業知識。
(二)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要打破一家一品、分散經營的模式,從農業產業化的角度出發,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走商品化道路。
(三)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按照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的總體要求,從資金投入上重點給予傾斜,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要建設好水、電、路等基礎工程,大力推進農村沼氣建設。
(四)大力培植“能人”,發揮“能人”帶動示范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能人的帶動示范,影響身邊的人,改變落后的發展觀念,營造你追我趕、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
(五)大力支持涉農企業,構建農業發展新模式。“支持涉農企業就是支持農民”,這句話從一定的角度來理解是正確的。倡導“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解決企業原料供應不保障、農民銷售產品渠道愁的問題,實現雙贏的局面。
(六)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突破農產品銷路瓶頸。要讓好的產品他人知,價格優的產品他人想賣,加大農業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重要途徑。可以在鄉鎮甚至有條件的村社設立農業信息服務中心,為農民提供農業技術、農情狀況、價格走勢等信息服務。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程,即需要政府強力推進,也需要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只要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大力推進,就一定能夠建設好這項惠及億萬農民的偉大工程。
點評:按照申論的套路展開全文,遵循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套路。首先從體式上講,就是一篇好文章,讓人一看就明白作者講的是什么。還有,一、二、三、四……分條列項,有利于閱讀都接受作者的觀點。總體來說,這是一篇不錯的申論文章。但是對于好的文章我們會有更高的要求,以下給出這篇文章的細致點評。
打分:70
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幾點思考
(陳述式的題目,題目總體提出了文章中心內容: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思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國務院從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戰略高度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舉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是,城鄉差距擴大、農村生活艱苦、農民收入偏低的現象依然存在,而且在個別地方、個別農村,出現了農民返貧的苗頭。(此段可以看作是引論,提出了在建設新農村的時候出現的問題)
“三農”問題成為痼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農村投入少。長期以來,農業扮演的重要角色就是支持工業。二是產業化水平低。農業生產水平不高,多數地區仍然停留在自給自足的狀態,與市場脫節嚴重,不能適應市場要求。三是技術含量不高。依靠科技發展農業的意識不強,欠缺病蟲防治知識,搞農業生產憑經驗、吃老本,甚至帶有刀耕火種的痕跡。四是農業發展的機制體制不健全。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少,覆蓋面小,不能很好地引領農民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把握好方向。(提出問題,提出主要出現的問題,但是建議作者結合材料按照由此及彼、由表象到本質、由微觀到宏觀、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式進行。)
解決好“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眼:
(一)強化知識培訓,培育新型農民。利用“三下鄉”、“勞動力轉移培訓”等形式,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知識培訓,重點傳授致富快、容易學的農業知識。
(二)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要打破一家一品、分散經營的模式,從農業產業化的角度出發,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走商品化道路。
(三)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按照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的總體要求,從資金投入上重點給予傾斜,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要建設好水、電、路等基礎工程,大力推進農村沼氣建設。
(四)大力培植“能人”,發揮“能人”帶動示范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能人的帶動示范,影響身邊的人,改變落后的發展觀念,營造你追我趕、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
(五)大力支持涉農企業,構建農業發展新模式。“支持涉農企業就是支持農民”,這句話從一定的角度來理解是正確的。倡導“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解決企業原料供應不保障、農民銷售產品渠道愁的問題,實現雙贏的局面。
(六)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突破農產品銷路瓶頸。要讓好的產品他人知,價格優的產品他人想賣,加大農業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重要途徑。可以在鄉鎮甚至有條件的村社設立農業信息服務中心,為農民提供農業技術、農情狀況、價格走勢等信息服務。(以上可以認為是解決問題,緊承了分析問題的步驟,采用了分條列項的方式)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程,即需要政府強力推進,也需要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只要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大力推進,就一定能夠建設好這項惠及億萬農民的偉大工程。(結尾能夠升華全文,引出大政策,很好。但大政策定位不準,應該主寫科學發展觀)
送給作者的話:你在文章體式上和內容上做到了申論寫作的要求,集中力量論述主要問題,論述時有詳有略,重點內容詳寫,次要內容略寫,兼顧好全局和局部的關系,分析問題時也按照由此及彼、由表象到本質、由微觀到宏觀、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式進行。以后要注意:提出問題要簡明扼要,開門見山,一般應該選用資料中提供的事實材料和理論材料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也要緊密結合材料,既看到正面情況,又要注意到次要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案要有條理,有層次,涉及到相關部門時方案要體現各司其職、各盡所能、互相合作精神。給自己申論寫作另一個階段的升華。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