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醫執業醫師中醫理論輔導:十二經脈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0-12-29
有關2011年中西醫執業醫師考試,中醫理論的輔導對考生的復習起到非常有效的幫助,育路教育網特別為您搜集整理,內容如下:
2011中醫執業醫師:十二經脈
1.十二經脈:
正經:正經有十二,即手三陰經、足三陰經、手三陽經、足三陽經,共四組,每組三條經脈,合稱十二經脈。
十二經別:十二經別是十二經脈別出的正經,它們分別起于四肢,循行于體內,聯系臟腑,上出頸項淺部。陽經的經別從本經別出而循行體內,上達頭面后,仍回到本經;陰經的經別從本經別出而循行體內,上達頭面后,與相為表里的陽經相合。為此,十二經別不僅可以加強十二經脈中相為表里的兩經之間的聯系,而且因其聯系了某些正經未循行到的器官與形體部位,從而補充了正經之不足。
十二經筋:十二經筋是十二經脈之氣“結、聚、散、絡”于筋肉、關節的體系,是十二經脈的附屬部分,是十二經脈循行部位上分布于筋肉系統的總稱,它有聯綴百骸,維絡周身,主司關節運動的作用。
十二皮部:十二皮部是十二經脈在體表一定部位上的反應區。全身的皮膚是十二經脈的功能活動反映于體表的部位,所以把全身皮膚分為十二個部分,分屬于十二經,稱為“十二皮部”。
2.奇經:
奇經有八,即督脈、任脈、帶脈、陰驕脈、陽驕脈、陰維脈、陽維脈,合稱奇經八脈。奇經八脈有統率、聯絡和調節全身氣血盛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