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國家公務員面試熱點預測資料六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0-12-16 09:13:20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背景鏈接】
2000年,我國第一個以科學家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000998)上市交易。到如今,以9月15日隆平高科開盤價計算,袁隆平已擁有股價市值約為1.15億元的身價。他自己也坦言,每月工資6000多元,還有股份分紅、稿費、咨詢費等“額外收入”,每年總共有30多萬元收入。袁隆平富了!不過這一次,民眾的評論似打破了“仇富”的定律,有人表態:“袁老就是買飛機,我們也不眼紅。”這位湖南農民真實地表達了人們“仇富不仇袁隆平”的心態。
面對富人袁隆平,為何人們“仇”不起來呢?
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題框架】
(1)袁隆平的財富觀給了我們最好的解答。談到財富觀,袁隆平的看法是:“錢是要的,因為要生活,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錢是拿來用的,該用則用,不揮霍不浪費,不小氣不吝嗇。”
(2)事實上,“取之有道”和適度使用不僅僅是袁隆平的財富觀,更是這位科學家在拜金浪潮中所堅持的行為準則。袁隆平的“超級水稻”貢獻超越了國界,溫總理對其成就給予了“不僅屬于中國,而且影響世界”的評價;袁隆平的成就擊敗了饑餓的威脅,他正引導我們走向一個豐衣足食的世界。袁隆平不僅靠科技創新推動了社會進步,造福了公眾,更為財富之上的追求付諸了畢生的努力。他的富裕是建立在艱辛付出基礎上的,是建立在貢獻基礎上的,他的財富品質高貴。對于這樣的富裕,人們何恨之有?
(3)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成為黨和國家所有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富裕也成為人們共同追求的生活目標,貧窮不再被道德美化,“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的觀念已深入人心。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仇富”現象。究其實質,與其說是“仇富”,不如說是“仇腐”。某些富豪的財富品質受到質疑,原始積累是在官商勾結和不法經營中完成的,是在對窮人的掠奪、對國家財產的瓜分中巧取豪奪來的,正是這種不正道不陽光的財富以及過度的消費方式,才是人們所真正痛恨的。
(4)財富是人類進步的物質基石,應當鼓勵人們勇敢追求。但前提是社會應該堵住“取之無道”的機制漏洞,給更多的人取之有道的鼓舞和通道,給公眾提供公正公平的機會和競爭環境,做到基本的機會均等,才會有更多的人走上光明正大的富裕之道,“仇富”現象自然也會消減!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