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基層經驗”擋不住國家公務員考試狂熱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0-12-03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大學生連公考炮灰都做不成了?
“以后公務員不招應屆畢業生了。”
“什么?!不可能吧?!”國考剛報上名,準備打回“醬油”(順帶干的事)呢,和同學在食堂吃午飯閑聊時,突然聽聞這個消息,中國政法大學新聞學院2009級研究生白潔大驚失色,飯沒吃完,就奔回宿舍上網求證。
打開新浪網,“國家公務員考試提高基層工作經歷時限要求”的新聞標題赫然在目,正文上寫道:“記者從人社部了解到,參加今年12月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的大部分考生須在10月15日前滿兩年基層工作經歷。”
國考機會銳減,那北京市的呢?新聞報道上說,明年,除特殊職位外,北京市和區縣黨政機關公務員將不再從大學應屆生中選錄。
“看來京考也要泡湯。”北京沒機會,那老家河北省呢?“兩年后,河北省省級公務員將不再招收應屆畢業生。”幾條新聞一路搜索過來,讓早早規劃好“考碗路”的白潔心里“拔涼拔涼”的。
“早知道當初就直接考公務員,不考研了。”白潔后悔地說,等到兩年后研究生畢業時,連當公務員考試炮灰的機會都沒了,到時候就業競爭更加激烈,想找個中意的工作更難了。
近幾年來,公務員報考條件越來越強調基層工作經歷,但此次國家政策的調整,讓不少有志報考公務員的大學生感到措手不及,一時間大家紛紛在“微博”、“社區”、“論壇”上釋放出各種情緒。
“諸葛亮出山前也沒帶過兵,為什么要規定我們有工作經驗?何況沒就業何來經驗?”
“現如今,開個證明材料太容易了,怎么來確保基層工作經歷的真實性呢?”
……
今年報考時,一直想報考外交部的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李俊,由于工作經歷的限制,只好改報了全國工商聯經濟部的一個職位。他認為,公務員拒絕應屆生會導致一定的人才流失。雖然不一定在基層工作過,但現在的大學生在校時也積極地通過實習、兼職等途徑鍛煉自己,通過報紙、網絡等媒體關注社情民意。“機會面前大家應該是平等的,應屆畢業生不一定就沒有真才實干。”
國考依然高燒不退
國考在即,記者在一些高校走訪時看到,每逢一些公務員培訓機構舉辦免費講座,幾乎座無虛席。
11月7日,離2011年國考還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晚上6點半,在山東大學科學會堂內,由國內某公務員輔導培訓機構舉辦的公益講座還沒正式開始,容納1500人的會堂早已水泄不通,連過道上都站滿了人。晚來的學生擠不進去了,只好站在門口聽。
在現場每個學生的手里,都拿著工作人員發放的宣傳單和國考輔導資料。見講座還沒開始,有的學生便抓緊研讀起手里的輔導資料來。有的看行測,有的看申論,有的看時政。
為時兩個小時的講座又拖堂30分鐘,山東大學中文系2008級研究生丁志芳站得腿都酸了。算上這場,小丁已經參加了3場公務員輔導講座。
小丁報的是上海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一個崗位,招8個人,“報名的有兩三千”。而據小丁了解,全班53個人,除了一心一意考博的,其他能報的都報了。
對于公考政策的新變化,從最開始的吃驚,到現在的適應,小丁和她的同學也能理解了,“也許國家是希望大學生踴躍到基層鍛煉,為基層人民服務吧。而且中央和省級公務員注重從基層選拔人才,也是對這些人才的重視和獎勵”。
“身邊同學有每天早出晚歸認真復習的,也有像我這樣邊找工作邊復習的。”小丁感覺,國考希望太渺茫,她無法把精力全放在這上面。對于公務員,她也只是一種嘗試,“能考上自然好,考不上也可以接受”。
新政推出后,今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考人數出現了近年來首度的負增長。但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最熱十大職位平均競爭比例接近3000∶1,而今年卻增高到3414.8∶1,國考依然高燒不退。
華圖公務員考試研究中心市場運營部閆景真告訴記者,以北京地區為例,近3個月來,前來報名培訓的大學生比例占到57%,而在全國范圍內,這個比例占到75%.在各高校舉辦的公務員培訓講座也幾乎場場爆滿,“有時連站都站不下”。
眼看國考筆試的日子馬上就要到了,武漢大學2009級研究生劉穎超發現冷清許久的班級QQ群最近又熱鬧了起來。原來是大家都在上面尋覓考友,打算結伴奔赴“戰場”。
今年國考,劉穎超班上150多個同學幾乎都報名了,“無論怎樣,大家都是有棗沒棗先打一竿子。畢竟現在工作不好找,公務員又是個鐵飯碗,機會不容錯過”。
去基層干,沒想到有了更多的選擇
在日歷本12月5日這個日期的下方,中國人民大學2009級研究生唐云云用筆寫下這樣一行小字“決定命運的時刻”。
從開學到現在,小唐已經上了3個多月的自習。每天早上7點半準時出門,宿舍-自習室-餐廳,小唐仿佛又回到當年考研時的那種三點一線的生活。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睡會兒,乏了就出去透透氣。
“今年報了個天津的職位,北京的沒敢報,競爭太激烈,沒多大把握。”為了能進面試,小唐這個學期完全把精力放在了復習公務員考試上,一個工作也沒找。她打算過了筆試,在等成績的那段時間,再集中精力找工作。
“本想考完國考再繼續考別的省考,但看到現如今一些省市的公務員考試招的也越來越少,甚至不招了,越來越感到心里沒底。如果有別的更好的選擇,大家也就不會擠破了頭考公務員了。”小唐說。
去年歲末,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廖珊(化名)參加國考后,“出乎意料”地通過了筆試、面試,幸運地成為一名國家部委公務員。
在機關部門工作了一段時間,廖珊也漸漸明白公務員招考注重基層工作經歷的合理性——大學生從家門到校門再到機關門,缺乏對社會的深刻感受。先在基層鍛煉一兩年,自己工作起來更順利,單位用起來也更順手。這種政策也是對那些甘于在基層奮斗的大學生的一種獎勵。“雖然工資不能跟大城市比,但起碼是個穩定、體面的工作,對于今后的發展也是有利的。”泰山學院2005級財務管理專業本科生鄭政來自農村,大學畢業時沒找到滿意的工作,便考了家鄉的村官,被分配到鄉鎮的經貿委工作。
在那里鍛煉了一段時間后,鄭政又考上了市里的審計局,有了事業編制。雖然每月工資只有2000多元,但在他們那個小縣城來看,已經算是比較高的水平了。另外一周能休兩天,跟父母在一起住,不用租房子,也讓她備感溫馨。在她看來,基層并沒有眾人想象中的那么艱辛,相反少了很多壓力。
通過這兩年的鍛煉,鄭政感覺自己的業務能力有了不小的提升,也漸漸適應了政府機關的辦事風格,在為人處世上也進步了許多。今后,鄭政表示還想考高一級的公務員試試,希望自己的工作有個更高的平臺。
“公務員誰都想考,但其難度堪比高考。這條路走不通,就換種方式。人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更多的時候還是要腳踏實地,一步步來。有了這個基層工作經歷,既鍛煉了自己,也給自己將來增加了更多的選擇。”鄭政對此很有感慨。
育路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