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熱背后的正常和不正常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10-11-0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在創業和入仕的比較之下,后者以“鐵飯碗”和“金飯碗”這兩大極具誘惑的法寶,將眾多社會精英吸納過去。這樣的“熱”以及導致“公務員熱”的理由,并非社會福音。
201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審核工作于2010年10月26日18時結束。從統計數據看,整體報名情況仍然火暴,依崗位不同而冷熱兩極分化的特征也依然延續。
從時代背景看,“公務員熱”主要源于社會就業壓力加劇,與社會創業環境惡化。每年高校畢業生這個“僧”多,就業崗位這個“粥”卻日漸減少。當高校擴招的惡果再碰上金融危機,公務員招考想不熱都難。
不妨來看看《新京報》“京報調查”的結果,對“您選擇參加公務員考試的原因”的回答,6382人中有85.4%的人選擇了“工作穩定”,有83.4%的人選擇了福利待遇好。前者對應著公務員是事實上的“鐵飯碗”,拿到手后就不容易掉;后者對應著公務員是事實上的“金飯碗”,拿到手后基本生存無憂,而且“社會聲望高,受尊重”(有56.4%的人選擇),“權力較大”(有37.1%的人選擇)。
不要以為這些都是考生的盲目選擇,在對自己的職業規劃上,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謹慎從事,并聽取各方意見?忌鷮公務員的認知以及追捧,源于考生的生活經驗以及他們能耳聞目睹的社會現實。這些調查數據,事實上給我們提出了兩大警示。
其一,“鐵飯碗”的背后,是公務員隊伍的出口不暢。公務員絕不應該是一個“一朝為官,終生為官”的終身制職業。只要不符合公務員任職條件,就應該請他離開。然而現實情況是,各地人事部門在公務員招錄中人為設置了種種法外門檻,比如有一夜情的不予錄取,有未婚先育行為的不予錄取等等。而只要一成為公務員,這些違法行為,甚至更嚴重的包二奶、養情人等等也不過是“個人作風問題”,大不了給個“警告”或“通報批評”。筆者在寫這篇文章之前,剛剛看到一篇報道,海南省臨高縣有兩名公務員(機關干部),因犯詐騙罪被法院判處刑罰,卻仍保留“鐵飯碗”,工資照領。不久前其中一人被提拔為臨高縣林業局林政股負責人。不要以為這只是個案,就在今年1月份,該縣還有另外兩名公務員,同樣因犯罪被法院判刑,同樣是保留公職工資照領。當地紀檢部門在回應輿論質疑時居然稱,這是按相關規定人性化處理。公務員這個“鐵飯碗”鐵到這種程度,能不引人爭搶?
其二,“金飯碗”的背后,是預防腐敗犯罪的無力和無效。每每有貪官落馬,總有一種論調,將官員犯罪與官員的待遇低掛起鉤來。“公務員熱”事實上對這一論調給出了否定的回答。就中國的現實國情而言,公務員的福利待遇已經讓眾多考生追捧和艷羨,還嫌公務員待遇低?如果是待遇低,就應該出現公務員大批辭職另謀高薪職位的現象,但事實上這一現象并未出現。待遇是比較而言,公務員的工資水平在中國社會各階層中,也許只能算中上。但把各類隱性福利加在一塊,就遠超普通民眾了。另一方面,多數公務員崗位工作相對輕松,工作強度與薪酬不成正比。以一個公務員的工作量,在一個規范的公司也許只能拿到政府薪酬的一半甚至更低。筆者了解到的相當一部分考生,也并非是看重了公務員的薪酬,而是想混入公務員隊伍,希望“活得輕松一些、穩定一些”。
從調查數據中可以看出,已成事實的“公務員熱”不過是社會考生趨利避害的正常選擇。在創業和入仕的比較之下,后者以“鐵飯碗”和“金飯碗”這兩大極具誘惑的法寶,將眾多社會精英吸納過去。這樣的“熱”以及導致“公務員熱”的理由,并非社會福音?忌非“鐵飯碗”和“金飯碗”固然正常,但公務員成為“鐵飯碗”和“金飯碗”卻極不正常。這事實上,是對尚不完善的公務員制度所提出的警醒。如果不打破“鐵飯碗”,如果不以限權來遏制官場腐敗,“公務員熱”還將持續下去。
社會已出現過度求穩的心態,這將成為中國發展的障礙。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