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選詞填空練習(五)
來源:網絡 發(fā)布時間:2010-10-12 08:58:50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21.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有了計劃,才能夠胸中有________,行動有目標,工作有程序;才能夠增強自覺性,減少________性,調動積極性。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A.大局 盲目
B.全局 消極
C.大局 消極
D.全局 盲目
22.一些同志________懂得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________知道它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當中的地位,________在一定時期內能夠做到兩個文明一起抓,________當精神文明建設形勢比較好,經濟建設任務又很重要的時候,他們往往________自覺不自覺地將精神文明建設當成“軟”任務來看待。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A.不 不 盡管 然而 才
B.也 也 而且 但是 就
C.又 又 而且 然而 則
D.既 又 雖然 但是 也
23.無論遇到多么緊急的情況,他總是__________.
填入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A.驚惶失措
B.從容不迫
C.迫不及待
D.井井有條
24.(1)井岡山、遵義、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國革命的幾處________.
(2)“開發(fā)西部戰(zhàn)略”的目標之一就是________我國東西部的差距。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A.勝地 縮小
B.圣地 減少
C.圣地 縮小
D.勝地 減少
25.他犧牲了自己的尊嚴來謀取生存空間,___________于一個苦難的時代。對委屈者的___________,是在為苦難的時代開脫罪責。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A.茍且偷生 求全責備
B.委屈求全 求全責備
C.茍且偷生 寬宏仁慈
D.委屈求全 寬宏仁慈
【參考答案及解析】
21.D【解析】第一個空,有了計劃,胸中是對全盤的情況有了一個概念,當然是有全局。而后胸中有了“全局”,自然就會自覺去考慮一些全盤性的問題,所以就能夠增強自覺性,行動有目標,才能減少盲目性,工作有程序,也就才能夠調動積極性。所以這道題的正確答案是D項。
22.B【解析】這道題需要填寫的都是虛詞,而且數(shù)量比較多,共需要填寫五個。把整篇文段看過之后,就能發(fā)現(xiàn)這篇文段是以口語為主的,所以可以先將最后一個字是“則”這么書面語的C項排除掉。根據(jù)上下文的意思,文中指的有些同志對于精神文明的重要性是十分清楚的,只是在實際工作中會用不適當?shù)膽B(tài)度來對待,所以A項認為這些同志不知道這一點,是錯誤的,排除掉。B項和D項差別比較大的就在于第三個詞,是“而且”還是“雖然”。文段后面第四個空顯然是“但是”,第三個空就容易判斷成“雖然”。聯(lián)系上下文看,有些同志知道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在一定時期內能夠做到兩個文明一起抓 ,顯然兩個文明一起抓是比前一句要進一層的,而且與后一句話的關系沒有與前一句話緊密,所以選擇B項為正確答案。
23.B【解析】這道題的句子是條件結構的,“無論……總是……”表示在“無論”這一條件下,導致的結果。前提條件是緊急的情況,那么“驚惶失措”顯然不對,緊急的時候驚惶失措是很正常的,毋須用“無論……總是……”這樣的結構。“迫不及待”和“井井有條”這兩個詞語放在這里完全不合適,所以答案是B項,從容不迫。
24.C【解析】第一句話,“勝地”的意思是出名的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而“圣地”的意思是指祖國的土地或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及紀念意義的地方。所以第一個空格顯然選擇“圣地”。第二句話,“縮小”的意思是由大變小,減少的意思是減去一部分。差距當然是由大變小,所以第二個空格選擇“縮小”。
25.B【解析】本題考查意思相近的成語的辨析和運用。第一個空格茍且偷生似乎也對,但后一句“對委屈者的……”也就證明了要選擇“委屈求全”。第二個空格根據(jù)上下意思來看,作者對委屈者充滿同情,所以希望對委屈者“寬宏仁慈”,句子里是在為“苦難的生活”寬宏仁慈,那么自然就是對委屈者“求全責備”了。所以第二個空選擇“求全責備”。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