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醫執業醫師考試_感冒的中醫病因病機_感冒的中醫源流
來源:互聯網絡發布時間:2010-09-30
感冒的中醫病因病機
一、感冒的常見病因
外因為六淫、時行病毒侵入人體,以風邪為主,可兼寒熱暑濕等。與體質不強,或生活起居不當等有關。
二、感冒的病機及轉化
感冒的病位在肺衛;基本病機為六淫入侵,衛表不和,肺氣失宣。因病邪在外、在表,故尤以衛表不和為主。病理性質屬表實證,但有寒熱之分。若感受風寒濕邪,則皮毛閉塞,邪郁于肺,肺氣失宣;感受風熱暑燥,則皮毛疏泄不暢,邪熱犯肺,肺失清肅。如感受時行病毒則病情多重,甚或有變生他病者。在病程中且可見寒與熱的轉化或錯雜。
感冒的中醫源流
早在《內經》即已有外感風邪引起感冒的論述,如《素問·骨空論》說:“風者百病之始也,……風從外入,令人振寒,汗出頭痛,身重惡寒。”
漢代張仲景《傷寒論》論述太陽病時,以桂枝湯治表虛證,以麻黃湯治表實證,提示感冒風寒有輕重的不同,這為感冒的辨證治療奠定了基礎。
感冒病名則出自北宋《仁齋直指方》。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提出本病病位在肺,治療應分立辛溫、辛涼兩大法則。
明清對虛人感冒也有進一步的認識,提出扶正達邪的治療原則。至清代,隨著溫熱病學說的興起與發展,不少醫家逐漸認識到本病之發生與感受時行之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