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多地公務員聯考言語理解與表達解析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10-09-26 15:37:20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第一部分 言語理解與表達
1.A 【解析】本題采用排除法最迅捷。第一空四個選項中,“婀娜多姿”用來形容女子輕盈柔美,美麗嬌媚,故可首先排除D項;第二空備選的三個選項中,“充實豐盈”通常用來形容人或者文章,不能修飾“秋時”;“琳瑯滿目”常指物品繁多,讓人眼花繚亂,也不適合,故可排除B、D兩項。因此本題選A。
2.B【解析】本題可首先排除D項,因為“記憶”是大腦的主動行為,不能用來形容機器。再看C項,“固有”指從一開始就有,如臺灣是中國固有領土,因此放在此處不合適,排除。
題干解釋了電子書的概念,其目的是突出電子書的高科技術性,用“記錄”顯然比“存儲”更能突顯其人工智能性,所以本題選B。
3.B【解析】本題比較簡單,先從第二空入手,由固定搭配可知,只有“滋養”才能與前文的“沃土”相配,故本題選B。
4.D【解析】本題從第二空入手,題干強調的是因為有了需要,交通運輸設施與交通工具才產生,從前后順承的關系看,“應運而生”最合乎句意,因此本題選D。
5.A【解析】五彩繽紛,指顏色繁多,非常好看。富麗堂皇,形容房屋宏偉豪華,也形容試問辭藻華麗。林林總總,指眾多的樣子。包羅萬象,形容內容豐富,應有盡有。根據前后搭配的原則,可首先排除B、D兩項。由“七寶樓臺”、“眩人眼目”可知,A項最符合句意和語境。
6.A【解析】各有千秋,比喻各有各的長處、特色等。千姿百態,指姿態多種多樣,顯然不能用來形容生活方式,故排除B。氣象萬千,指景象或事物壯麗而富于變化,不符合語境,排除C。千變萬化,強調的是變化,沒有突出題干中各地的特色,因此本題選A。
7.C【解析】本題直接從第二空入手,由“逸聞”可知,這些資料對應“分散”,因此本題選C。
8.D【解析】根據題干可知,語段強調了敦煌壁畫的數量豐富、內涵博大精深,由固定搭配可知,應選D項。
9.C【解析】本題有三個空,看似復雜困難,實則簡單,由最后一空,我們就可直接選出答案。語段整體屬于轉折關系,因此“利用”“追求”“關注”都不合句意,故本題選C。
10.B【解析】“一視同仁”是修飾人的,不能用來形容建筑物,故可首先排除C項。“理所當然”“毫無疑問”過于口語化,而且這兩個詞語一般是單獨使用,不加修飾和限定語,可排除A、D。
11.B【解析】由提問可知本題屬于主旨判斷題。片段講述了從清末到現在,“熊貓”一名的源起、變革,很明顯是介紹“熊貓”這一名詞的由來,故本題選B。
12.B【解析】由提問可知本題屬于意圖推斷題。由關聯詞“然而”可知,片段的論述匯重點為后半句,即動植物的滅絕或瀕危狀態。A項的“加快”沒有體現;C項不是文段的重點;D項屬于無中生有,在文段中根本沒有表述,也無法推斷。
13.C【解析】由提問可知本題屬于意圖推斷題。根據關聯詞“因此”可判斷出文段的中心距為最后一句,最后一句重點介紹了如何治療骨質疏松,以及怎樣科學有效地補充鈣,因此本題選C。
14.B【解析】本題屬于意圖推斷題。文段講述了羅斯福如何巧妙地回絕好友的小故事,在這則故事中,羅斯福陷入兩難境地,告訴朋友則違反國家保密制度,不告訴朋友則有傷感情,但是他巧妙地將朋友引入自己設置的問題,迎刃而解。故本題選B。
15.C【解析】本題屬于細節判斷題。我們可用一一對應法來選擇,A項明顯錯誤,北京首次大規模發展是金代;由文段可知明代中葉修建了外城,故B錯誤;D項明顯錯誤,故本題選C項。
16.B【解析】本題屬于語句排序題。根據首尾原則,可知第一句應該是⑥,因此可以排除A、C兩項。在根據語句之間的銜接,比較③⑤兩句,“天寒”與“一下子從夏天轉入秋天”銜接更自然貼切,所以本題選B。
17.D【解析】本題屬于主旨判斷題。文段總體結構屬于總分式,第一句用擬人化的口氣說閃電是人類的“清潔工”,后文則具體介紹了閃電的作用,分析四個選項,只有D項說明了閃電對地球的保護作用,故本題選D。
18.D【解析】本題屬于意圖推斷題。根據穆爾的回答可知提問的重要性,隨之用羅素“沒有問題”而導致落伍了加以證實。因此我們可首先排除B、C兩項。A項的迷惑性比較大,但是羅素本人并非不成功,只是落伍了,所以本題選D。
19.B【解析】本題屬于意圖推斷題。由文段的首句我們可以看出,語段闡述了城市化的快速發展造成地方文化特色逐漸喪失,后文則具體描述了地方文化的重要性。作者的意圖很明顯是呼吁保護這些珍貴的地方文化。A、C、D都只是文段部分內容,沒有涉及作者的意圖。
20.D【解析】本題屬于意圖推斷題。文段簡述了瓦拉赫的一個小故事,他在文學上的缺陷反而成為他在化學領域成功的關鍵因素。綜合分析,選D,A項是文段的部分內容,C、D兩項的結論過于絕對,排除。
21.A【解析】本題屬于意圖推斷題。文段通過對我國和英國、美國在受保護文物地點、博物館數量、文物藏品數量的對比,只在說明我國對文物的保護和重視遠遠不夠。B項屬于過度推論,C項在文中沒有體現,D項屬于無中生有,故本題選A。
22.C【解析】本題屬于主旨判斷題。根據轉折關聯詞“然而”可知,文段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即潮汐發電所需要的自然條件。A、B可輕松排除,D項的錯誤在于“技術障礙”,而文中說的是“自然條件”,因此本題選C。
23.D【解析】本題屬于主旨判斷題。文段總體屬于總——分——總的結構,闡述了交往和獨處是人生存的兩種基本方式,不存在孰優孰劣的比較,所以選D。
24.C【解析】本題屬于態度觀點題。根據關聯詞“因此”可以判斷,文段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由同意替換的原則可得,只有C項與中心句最吻合,因此本題選C。
25.B【解析】本題屬于主旨判斷題。文段通過兩個“一方面”介紹了極光形成的必備三要素,然后舉例說明。由此可知,文段旨在說明的極光形成的必備要素。A、C、D三項分別是文段部分內容,故排除,本題選B。
26.C【解析】本題屬于意圖推斷題。文段講述了蘇格拉底不因他人的影響而放棄自己原則的故事,體現了他向善正義的做人原則,因此本題選C。B項與文段無關,D項屬于過度推論。迷惑性最大的是A項,“莫以善小而不為”是一種具體的做人原則,但是根據蘇格拉底的話“這正是我們和他的區別”可以看出蘇格拉底強調的是堅持。
27.C【解析】本題屬于主旨判斷題。文段書總分結構,第一句說明了遺傳學在多個領域中的指導作用,第二句則強化這一觀點,第三句舉例說明,所以本題選C。
28.B【解析】本題屬于細節判斷題。A項屬于偷換概念,“相互依存”和“團體協作”是不同的概念。D項也屬于偷換概念,原文“將自己置身在他人的立場上”偏重于“主觀為自己,同時兼顧他人”,而D項的“為他人設身處地地考慮”則偏重于“主要為他人考慮”。C項屬于無中生有,故本題選B。
29.D【解析】本題屬于細節判斷題。文段中并沒有提到“大腦部位使用越多,運算速度就越快”的邏輯關系,這屬于過度推論,排除A;文段說“一位數學家快速心算時,長期記憶被部分激活”,這與B項有明顯不同,排除;C項的“腦容量”一說純屬無中生有,故本題選D。
30.B【解析】本題要求補全句子。我們首先要找到四個選項中,哪一個與“學習悖論”的聯系最緊密。學習悖論一方面指不知道學什么,另一方面則是知道學什么又完全沒必要學習。“謙受益,滿招損”強調的是學習態度,排除;“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強調積累的重要性,也排除。“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強調了“學”與“思”的辯證關系,都無法解決學習而悖論。只有“知其然”與“知其所以然”能破解這一悖論,即我們既要知道學習的內容,還要知道為什么是這樣。故本題選B。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