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規劃實施的目的與作用
要求
1.熟悉城市規劃實施的基本概念
2.熟悉城市規劃實施的目的與作用
知識結構體系
(一)城市規劃實施的概念
城市規劃實施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既是政府的職能,也涉及到公民、法人和社會團體的行為。
1.政府實施城市規劃
直接行為根據規劃,制定實施計劃與政策;通過財政撥款等手段,直接投資建設項目;根據目標,制定有關政策來引導城市的發展。
控制和引導行為對于非政府投資項目,實施控制和引導,以加強管理。
2.公民、法人和社會團體的行為
參與項目的投資,關心井監督規劃的實施。
遵守城市規劃的規定和服從城市規劃管理,客觀上有助于城市規劃目標的實現。
(二)城市規劃實施的目的
對城市空間資源加以合理配置,使城市經濟、社會和建設活動能夠高效、有序、持續地按照規劃進行
(三)城市規劃實施的作用
1.使城市發展與經濟發展形成互動的良性循環
2.使城市發展與社會發展適應,滿足并平衡城市人的需要與利益
3.使城市功能不斷優化及保持動態平衡
二、城市規劃實施與公共行政
要求:
1.熟悉城市規劃實施與公共政策及政府行政職能的關系
2.熟悉城市規劃行政行為與其它公共行政行為的關系
3.了解行政區劃的有關知識
知識結構體系
(一)城市規劃實施與公共政策及政府行政職能的關系
1.城市規劃實施與公共政策
制定和實施城市規劃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制定和實施城市公共政策,要有公共政策來干預市場的自發過程,以克服市場機制的缺陷(企業高強度開發;破壞自然人文環境),保障社會公眾的利益。
2.城市規劃實施與行政權力
城市規劃實施涉及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必須有法律保障,城市規劃的制定與實施無不與行政權力相聯系。
1989年新中國第一部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以國家法律的形式規定了城市規劃制定和實施的要求。
(二)城市規劃行政行為與其他公共行政行為的關系
1.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與城市人民政府的關系
2.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與其他行政主管部門的關系
(三)行政區劃的有關知識
1.行政區劃的概念
國家根據政權建設、經濟建設和行政管理的需要,考慮各種因素,將國土劃分成為若干層次和大小不同的行政區域,并設置地方機關,實施行政管理。
2.基本要素
一定規模人和面積的地域空間
設有相應行政機構的行政中心
明確隸屬關系的行政等級
行政區有與行政建制相對應的名稱
3.合理的行政區劃
三、城市規劃的實施機制和原則
要求:
1.熟悉城市規劃實施的行政機制
2.熟悉城市規劃實施的財政機制
3.熟悉城市規劃實施的法律機制
4.熟悉城市規劃實施的經濟機制
5.熟悉城市規劃實施的社會機制
6.掌握城市規劃實施的原則
知識結構體系
(一)城市規劃的實施機制
1.法制機制
通過法律、法規為城市規劃行政行為授權和提供實體性、程序性依據。
司法程序行政訴訟,維護公民利益。
法律機制是行政行為的執行保障。
2.行政機制
政府及其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依據憲法、法律、法規的授權,運用權威性的行政手段,采取命令、指示、規定、計劃、標準、通知許可等行政方式來實施城市規劃。
法理基礎
城市規劃行政機構享有羈束權限及自由裁量權限。
有效條件
①法律對行政程序和權限有明確、完整的授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②行政管理的主體明確、結構完整。
③公眾服從管理。
④有國家強制力的保障。
3.財政機制
通過公共財政的預算撥款,直接投資重要設施
發行財政債券來籌集建設資金,加強城§市建設
通過稅收杠桿來促進和限制某些投資和建設活動
4.經濟機制
有償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
政府借貸
城市基礎設施使用的收費
出讓城市基礎設施的經營權
5.社會機制
公眾參與城市規劃的制定,有了解情況、反映意見的正常渠道
社會團體在制定城市規劃并監督其實施的有組織的行為
新聞媒體對城市規劃制定和實施的報道和監督
政務公開,健全的信訪、申述受理和復議機構及程序
(二)城市規劃實施的原則
1.行政合法原則
2.行政合理原則
3.行政效率原則
4.行政統一原則
5.行政公開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