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的基本原則 順應自然
來源:互聯網絡發布時間:2010-08-19
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生于天地之間,依賴于自然而生存,也就必須受自然規律的支配和制約,即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這種天人相應或稱天人合一學說,是中醫效法自然,順時養生的理論依據。順應自然養生包括順應四時調攝和晝夜晨昏調養。晝夜變化,比之于四時,所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人為秋,夜半為冬。白晝陽氣主事,入夜陰氣主事。四時與晝夜的陰陽變化,人亦應之。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所以,生活起居,要順應四時晝夜的變化,動靜和宜,衣著適當,飲食調配合理,體現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
人不僅有自然屬性,更重要的還有社會屬性。人不能脫離社會而生存。人與外界環境是一個統一整體。外界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因此,中醫學認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社會環境一方面供給人類所需要的物質生活資料,滿足人們的生理需要,另一方面又形成和制約著人的心理活動。隨著醫學模式的變化,社會醫學、心身醫學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日益顯示出重視社會因素與心理保健對人類健康長壽的重要性:社會因素可以通過對人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素質的影響而影響人的健康。所以人必須適應四時晝夜和社會因素的變化而采取相應的攝生措施,才能健康長壽。故曰:“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靈樞·本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