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4.1.濕地脆弱性評價原則 不同地域由于自然條件的差異,脆弱生態環境的表現特征不同。因此,在進行生態環境脆弱性評價時應遵循地域性、主導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 4.2.評價因子 4.2.1.主要成因指標 ⑴水資源 水主要通過降水量多少、降水穩定性、蒸發與降水關系對利用的影響、徑流變率及地下水礦化度等影響脆弱生態環境的形成。影響張掖黑河濕地的水分條件是年降水量和河流徑流量,其值越大越有利于濕地保持可持續發展的態勢。因此為了操作方便、簡化評價工作,堅持可比性、精煉性原則,我們只選直觀易獲的降水量、降水變化率和黑河年徑流量作為濕地脆弱生態環境的水資源成因指標。 ⑵熱量資源 由≥10℃的連續積溫表示,它是熱量充足與否的重要指標。熱量資源不僅本身直接影響脆弱生態環境,而且還通過與水資源配合狀況(可以干燥度中得到體現)、植被分布類型及分布密度影響脆弱生態環境。 ⑶干燥度 水熱配合不當,矛盾突出,氣候炎熱干燥,造成極度干旱。干燥度越大,生態環境越脆弱,干燥度大小正好與生態環境的脆弱度大小成正相關。干燥度K(申元村,1995)可從式⑴求得。 K=0.16Σ≥10℃ /式中:0.16 為常數;R 為氣溫≥10℃連續期的降水量,用mm 表示;Σ≥10℃為氣溫≥10℃期間的連續積溫。 ⑷人均耕地面積 它同時代表人口與土地兩大資源及二者的結合情況,也是促成脆弱生態環境的主要因素之一,它與生態環境的脆弱成反相關關系。 ⑸地表植被覆蓋度 從普遍的意義上講,不管哪一種脆弱表現形式的脆弱強度均與植被覆蓋度(地表裸露度)有較好的相關關系,生態環境脆弱度與地表植被覆蓋度成負相關關系。黑河地表植被覆蓋度僅用濕生植被的蓋度來表示。 |
環境影響評價師輔導科目 |
主講老師 |
精講班 |
考題預測班 |
報名 |
||
課時 | 試聽 | 課時 | 試聽 | |||
周建勛 |
40 |
![]() |
10 |
![]() |
||
丁淑杰 |
![]() |
10 |
![]() |
|||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 | 丁淑杰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分析 | 馮老師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師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