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預測:農業機械化
來源:網絡 發布時間:2010-07-13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背景鏈接】
中國政府網9日全文公布了《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意見》指出,當前中國正處于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發展,對于提高農業裝備水平、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拉動農村消費需求等具有重要意義。
《意見》提出了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重點突破、全面發展,鼓勵創新、完善機制和市場引導、政府扶持的基本原則,明確了到2015年農機總動力達到10億千瓦、到2020年農機總動力穩定在12億千瓦左右的發展目標。
此外,《意見》明確提出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過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完善農機購置補貼制度、加強和改進金融服務和切實落實稅費優惠政策,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
《意見》還要求,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發展工作,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加強指導。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建立工作責任制,結合本地情況制定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加強組織協調和相關機構隊伍建設,切實解決農機科研、生產、流通、推廣應用、社會化服務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扎實推進本地區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
【原因分析】
一、農業機械化已成為促進生產發展的關鍵要素
鄧小平同志講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毛澤東主席也曾講過“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而現在新農村建設中發展生產力是第一要務,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是建設重點,是在新起點上的生產發展,不是沿襲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生產發展,而是改造傳統農業生產,強化農業基礎地位的生產發展。
傳統農業的生產要素主要是文化程度不高、主要憑經驗和體力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業勞動者和土地、水等自然資源,勞動資料是傳統的人、畜力和生產工具,生產方式落后,生產力低,經濟效益差,對人力、水、土地等自然資源占用多、消耗大,利用率和效率低,對自然依賴大;而現代農業生產要素發生了顯著變化,農業勞動者數量大幅度減少,受教育程度和科學文化素質明顯提高,從憑經驗和體力勞動轉變為應用科學技術和先進生產裝備,勞動資料用農業機械化代替了傳統手工工具,生產能力、效率大幅度提高,畜力和繁重的體力逐漸退出農業生產領域,科學技術、信息管理等新興生產要素的作用增大。
目前在農村的農機戶,尤其是農機大戶在一定程度上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帶頭人和新型農民的代表,一些有文化、有知識、年富力強的新型農民已成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由于農業生產要素的變革,現代農業生產的勞動生產率較傳統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幾十倍、上百倍,比如一臺聯合收割機作業比幾十人的效率都高。所以說,推進農業機械化已成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促進農業發展的關鍵要素。
二、農業機械化是實現科技進步、農民富裕的重要保障
生活富裕要靠收人增加,農民增收必須靠提高勞動生產率。要使更多的農民從繁重繁鎖的農業生產勞動中解脫出來去從事別的產業,實現農業機械化才是提高生產率,減少農業勞動力投入的根本途徑和有效手段。
農業勞動生產率低,農民生活不富裕,是農村貧困的根本原因。實踐證明農業機械化的裝備水平和應用程度是影響勞動生產率的關鍵因素,是保障和實現農民增收和生活富裕的物質技術基礎。農業機械投資、農業機械化過程就成為新裝備、新科學知識和手段對傳統農業進行改造的過程,由使用手工工具的傳統農民變為掌握現代化農業機械的新型農民,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得到提高,新知識、新裝備、新技術應用水平的提高,加快了技術進步過程,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提高了投資效益。由此可見依靠科技進步,實現農業機械化,得到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對農業、農村經濟的長期高效發展和農民增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改革開放以來,農民有了生產經營自主權,農民主動加大對農業機械的投入,現在的農機戶、農機手已成為農村發展先進生產力的優秀代表和勤勞致富的帶頭人。
【對策分析】
——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不同區域的自然稟賦、耕作制度和經濟條件,采取相應的技術路線和政策措施,推進不同地區農業機械化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率先實現農業機械化。
——重點突破,全面發展。以促進農機農藝結合、實現重大裝備技術突破等為重點,加快實現糧食主產區、大宗農作物、關鍵生產環節機械化,加大協同攻關和工作力度,帶動農業機械化全面協調發展。
——鼓勵創新,完善機制。創新農機服務形式,完善農機社會化服務機制,提高農機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快農機工業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以企業為核心,搭建科技創新平臺,提高研發能力和制造水平。
——市場引導,政府扶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引導社會資本、技術和人才等要素投入,繼續加大對農機購置、使用和農機工業的財稅、金融等扶持力度,調動企業研發生產和農民購機用機積極性。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